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青年作曲晁然:用诗风词韵写新时代之声

发布时间:2025-10-21 21:37:38  浏览量:3

随着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陈滢竹演唱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火遍全国,这首歌的曲作者晁然,也渐渐被大众所熟知。他此后又接连创作出不少以古诗词为核心的艺术歌曲,这些作品也很快流传开来。他用新颖的创作视角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把现代音乐技法和中国古诗词巧妙融合,在艺术歌曲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

青年作曲晁然是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歌系副主任,早年在德国的留学经历,为他的音乐创作埋下了跨界融合的种子。作为一名年轻的声乐教师,他的成绩相当亮眼:不仅拿过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荣誉,还荣获河南省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三届本科高校教师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八届河南省“黄河之滨”声乐器乐大赛美声组一等奖等各类奖项。同时,晁然撰写了多篇论文,完成了多个项目课题在国家级期刊的发表和结项。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晁然取得不小的成就与突破:随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踏莎行·雪似梅花》在全国艺术高校中的传播,晁然仿佛打通了创作之路的“任督二脉”,接连为王山、张丽、袁野、庄云龙等金钟奖获得者们创作出了各自的代表作,如《芳踪》《梦与诗》《又唱小桃红》《赠汪伦》等。通过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他创作的作品展现出新时代艺术歌曲的全新表达与独特魅力,随着音乐的传播,中国传统古诗词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晁然在作曲上表现出的天赋,源自他对音乐的情有独钟和自身觉悟。在德国留学期间,除了演唱一些经典的国外艺术歌曲,他也经常穿梭于各大剧院之间,去欣赏各类歌剧、音乐剧的演出,这为他日后国风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带着对家的眷恋,晁然结束了在德国的留学生涯,毅然回到了他思念已久的河南新乡老家并入职河南师范大学。在之后的任教日子里,晁然对艺术歌曲创作的热情日渐高涨。2022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对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进行了加工创作。正是这样的一次尝试,让晁然正式推开了艺术歌曲的创作大门,一跃成为全国艺术高校师生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歌曲也成为诸多青年歌唱家及艺考生们的必唱曲目,甚至还成为论文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随着歌曲在网络上的持续发热,晁然决定趁热打铁,接连创作了《踏莎行·雪似梅花》《忧郁》《昨夜星辰昨夜风》《子衿》等作品,获得极高的关注。他自己作词的《听雪》也受到广泛好评。

在古典诗词中探索出一条新路的同时,晁然把创作的思路也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音乐创作领域,即如何将新创作歌词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使其更具传唱性、流行性和时代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晁然对歌词创作更加挑剔,他认为新创作歌词首先要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美,其次是内容要有故事性,表达要口语化,最后是如何挖掘这首歌词里蕴涵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带着这样的标准,晁然和词作家、歌唱家们多次进行沟通和尝试,最终创作了《芳踪》《又唱小桃红》《相思岁月》《旧事城南·谁见》等作品。一经发布,在网络上引发了一系列关注与好评,被诸多音乐爱好者们点赞翻唱。在成绩日渐凸显之下,2025年上半年,晁然在长沙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青年歌唱家、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们悉数到场,为这次音乐会助力献唱。下半年,一场以晁然作品为主的音乐会也将在河南省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届时他将带着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登上舞台,把最美的音符播撒在家乡的热土之上。

为时代放歌,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202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河南省音乐家协会的组织与号召下,晁然作为青年作曲家代表,创作了歌曲《纪念碑》,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他表示,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主旋律歌曲,但是在音乐上并没有按照以往主旋律音乐的模式去创作,而是让歌曲能具有艺术歌曲之美,主歌旋律上如诉说一般娓娓道来,在副歌上更具张力,传递出新时代、新青年对先烈们的告慰。

把古韵新声融进血脉,让时代强音打破壁垒。从黄河之滨到湘江河畔,从三尺讲台到艺术舞台,晁然用诗风词韵勾勒出新时代之声,既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魅力,又激荡起当代中国音乐的蓬勃气象。晁然以音符为笔,以旋律为诗,为这个时代书写着新青年的文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