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话剧《生命册》: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生命史诗

发布时间:2025-10-22 13:37:25  浏览量:1

10月10日,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唯一代表陕西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的作品,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简称陕西人艺)精心打造的话剧《生命册》,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呈现了一场“生命史诗”。

话剧《生命册》改编自作家李佩甫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以主人公“丢”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从他离开家乡无梁村踏上大学求学之路,到辗转省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闯荡打拼,勾勒出一幅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0年前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壮阔图景,书写了一部属于中国人的“生命群像”。剧中,“丢”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体残疾却极富商业头脑的“骆驼”、扎根乡土扛起村庄发展的村支书“老姑父”、饱受村民鄙夷却供养出3个大学生的“虫嫂”、一身手艺却沦落为街头“算命师”的梁五方等,共同编织了一幅复杂斑斓的时代画卷。

“剧中‘老姑父’的角色我越演越感受到人物的可爱,他有他的‘小九九’,有他人性的弱点。但作为村支书,他代表着基层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在为整个村子守护一种希望。”“老姑父”的饰演者、演员冯子夏表示,希望能把这个真实、质朴、鲜活的人物更好地“立”在观众面前,传递出小人物的坚守和担当。

诚如剧中“骆驼”的饰演者、陕西人艺副院长李俊强所言,将一部30余万字的文学巨著搬上舞台,并非易事。经过精心布置后的《生命册》的舞台,没有繁复的布景和华丽的装饰,用极简的视觉语言,构建出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戏剧空间。3个可移动的木制框架、两个铁笼状的方块——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在舞台上不断组合、拆解、旋转,时而化作无梁村的屋舍,时而变成城市的楼梯与办公室,时而成为人物内心的囚笼。除了舞台设计,音乐在《生命册》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剧中戏曲元素与打击乐巧妙融合,传统戏曲的婉转韵律勾勒出乡土情怀,打击乐的铿锵节奏则呼应着时代变迁的张力。特别是锣与铙的撞击犹如命运在叩门,让观众在“丢”“骆驼”“梁五方”等人的命运之歌中捕捉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响。

“这部剧能让我们共同回望来时的路,也共同遥望未来的方向。”该剧总导演宫晓东说,从台词细节到舞台调度,这部剧的每个环节都被反复打磨。即便已经入秋,重庆的气温仍维持在30多摄氏度,且湿度大,演员们动辄一身汗,演出服都能拧出水。然而,对于陕西人艺这支“文艺铁军”来说,“见困难就上”从不是口号,“务必要拿下”才是刻在骨子里的行动准则。演职人员在总导演的调度下,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写实与写意交融,让跨越50年的时代变迁在舞台上自然流淌,共同构建出一幅流动的“生命长卷”。

“我们在选择改编IP时,始终坚守一个‘铁律’——必须是‘能与当下观众对话’的作品。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文学立院’为根本,扎实做好现实主义创作,让更多文学经典呈现在舞台之上,更好地绽放‘陕派话剧’的光芒。”话剧《生命册》出品人、陕西人艺院长李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