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声声世世》音乐会:非遗古音与尖端科技碰撞的舞台盛宴
发布时间:2025-10-22 18:36:22 浏览量:2
网友热评:“这场演出是听觉盛宴与视觉震撼的双重奔赴!”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北京中央歌剧院两场座无虚席的演出,让谭维维《声声世世——风起八方剧场音乐会》一战成名。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与“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双认证的精品项目,这场音乐会不仅以非遗音乐与现代曲风的融合征服听众,更凭借“听觉可视化”的舞美与灯光、“零损耗”的音响系统,打造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艺术体验,成为年度舞台艺术的“现象级”案例。
舞美 / 多元艺术融合,织就时空叙事网
《声声世世》的舞美设计始终围绕“风寻文明”的核心叙事展开,将抽象的音乐故事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场景。音乐会以《山海经》上古神话为灵感,串联“混沌”“山海”“人捺”“大荒”四大篇章,舞美则通过“蒙太奇式”的场景联结,让观众直观看到“风的轨迹”——从宇宙初开的朦胧意境,到山河壮阔的苍茫画卷,再到人间烟火的温暖氛围,最后归于大荒之境的深远,每一个篇章的视觉风格都与音乐情绪高度同步。
为强化沉浸感,舞美设计跳出单一视觉范畴,融入现代舞、装置艺术与服装设计等多元形式,让无形的音乐有了 “看得见” 的形态。现代舞者以肢体语言诠释音乐,在《涿鹿之战》中,以刚劲有力的动作呼应中国打击乐器的激昂节奏,再现上古战场的磅礴;在《敕勒歌》里,用舒展流畅的肢体语言搭配陶笛与马头琴的旋律,勾勒草原的辽阔无垠。
装置艺术与服装设计则是文化符号的延伸表达。舞台装置提取泉州南音、川江号子等非遗元素的抽象形态,如模拟船帆的动态结构呼应 “川江号子” 的航运背景;服装设计将传统纹样(如彝族刺绣、昆曲水袖元素)与现代剪裁结合,谭维维的演出服既保留民族服饰的厚重感,又通过利落线条适配现代曲风。
灯光 / 光影成“乐器”,让古老声音有了温度
如果说音乐是音乐会的灵魂,那么CKC品牌的多款专业灯具,则为这颗灵魂赋予了可视的形态。不同于传统舞台灯光的点缀角色,《声声世世》的灯光是与歌声、乐器平等的“另一类乐器”,通过精准的光效表达,将音乐情绪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冲击。
Proxima Hybrid(防水激光三合一500)作为“光影主角”,以23000Lm的高亮度和0.9°极窄锐利光束,将《涿鹿之战》中鼓筝碰撞的力量感、《川江号子》的磅礴气势,转化为恢宏的光影景致。动态光束随节奏变幻,时而如箭矢穿梭,时而如山海绵延,让听众“看见”音乐里的张力。
Tourist M9(防水双显摇头切割1600)凭借“高显+高亮”双重模式适配多元场景。高显指白光精准捕捉谭维维演唱时的神态细节,将《兰花花儿》的细腻情感、《阿果》的神秘氛围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切换至高亮模式,高饱和度光色又能渲染《混沌》的朦胧、《大荒》的苍茫,实现“柔与刚”的流畅切换。
CYCX(天幕X)作为脚光,以“光幕如水”的效果串联篇章情绪,2400~8500K线性可调的宽域色温,能自然衔接《敕勒歌》的暖调苍茫与《情话》的柔调温情,让观众在光影流转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与科技交融的温度。
扩声 / SSL系统护航,实现“零损耗”音质
为了让非遗古音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清晰传递,《声声世世》由邵华老师担任音响设计,采用国际顶尖的音响与调音系统,从信号采集到输出,全程以“高保真”为核心,确保每一个音符都保留土地的体温与时代的呼吸。
在乐队编制上,音乐会拒绝简单的传统交响或全电声模式,而是采用混合编制:《涿鹿之战》用中国打击乐器组合营造战场氛围,《川江号子》以琵琶与古筝还原江河奔腾,《敕勒歌》靠陶笛与马头琴勾勒草原辽阔——这种乐器为叙事服务的配置,让每一种音色都成为文化表达的载体。
调音系统则以传新科技代理的Solid State Logic(SSL)设备为核心:PA(主扩声)与Monitor(返听)均使用SSL Live L550Plus调音台,通过光纤共享两台ML32.32接口箱,构建以Dante为基础的数字化架构。这套系统能最大限度减少音频信号的AD/DA转换,确保从乐器拾音到观众聆听的“零损耗”。
演出中使用了大量的无线话筒来进行人声以及乐器拾音,Shure的Axient Digital数字无线系统与Sennheiser Digital 6000无线数字系统,通过Dante直接输出信号,技术团队可实时监控增益、电池电量与信号强度,保障现场稳定性。
此外,为实现所有数字设备的精准同步系统,音响团队还配备了Antelope 10MX作为主时钟源,Directout EX.Box负责PGM信号的主备切换,Directout Prodigy.MP则为舞台表演者提供清晰的返送监听,精密协作,让演员与乐队的配合更精准。正如音响设计团队所言,这套系统不仅是“技术支撑”,更是让观众听清每一个非遗音符的“传声筒”。
当非遗古音在光影与声浪中流转,这场音乐会早已超越一场演出的边界,成为中华文明 “声声不息、世世相传” 的生动表达。
据悉,《声声世世》已开启全国乃至世界巡演,这场融合非遗文化与尖端舞台技术的音乐会,正以“如风般的姿态”,将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北京中央歌剧院的首演震撼,到地方剧场的近距离共鸣,再到未来走向世界的文化对话,让我们期待这场音乐会持续以 “非遗为魂、科技为翼”,续写民族文化的交融故事。它不仅让华阴老腔、川江号子这些濒临失传的声音重新走进大众视野,更以 “可听、可看、可感” 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