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琴声通独:唐诗中的音乐与道性发生|“书香校园”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22 19:15:04  浏览量:2

当琴声终止而“余响入霜钟”之际,真正的音乐才开始响起。

钟声亦如霜雪,使物相远,使空间更空,使时间悠远。

如果没有音乐带来人生的自觉,一切欢会中固有的凄清只是被掩盖。

多数时候,音乐的助兴只给欢会带来更多麻木和掩盖。

琴使人见物,也使人独立物外。琴使人能群,化人以礼乐,

也促人自省,自返于幽独。听见物的寂静,然后能听见物的语言。

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庄子·在宥》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庄子·人间世》

主 讲 人

柯小刚 教授、博导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特邀古琴演奏

章怡雯 副教授 浙派古琴嫡系传人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

主持人

沈纳蔺 特聘教授

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协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讲座时间

2025年10月25日(周六)晚上7:00-9:00

讲座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号楼图书馆北楼展厅/B204室

讲座提要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性”“道”“教”并不是貌似名词的固化之物,而是“命”“率”“修”的动词性发生过程的结果,乃至就是道性发生的过程本身。此义征诸音乐创作与诗歌书写的经验,以及聆听音乐和阅读诗歌的共鸣,尤可发明。

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听一听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琴音与霜钟、李颀《琴歌》中的夜气、白居易《听弹古渌水》《松声》《松下琴赠客》中的琴声,思考寂静与音声、人心与天道的关系,是不是本诸一身而通达万物的诗教之旅呢?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蜀僧濬弹琴》,(唐)李白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唐)李颀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

——《听弹古渌水》,(唐)白居易

柯小刚

号无竟寓,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院长,兼任道里书院山长及《儒学与古典学评论》主编。

出版《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等专著,译有《黑格尔:之前和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西方哲学典籍 。创办道里书院网络读书会及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章怡雯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琴、古筝专业副教授,古琴专业硕士生导师。

浙派古琴嫡系传人,自幼传承自母亲——浙派古琴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晓英先生。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毕业,导师为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现担任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霞影琴馆副馆长等职。她的演奏风格细腻、洒脱,追求音乐的意象表达。

沈纳蔺

新西兰籍华裔作曲家、新西兰作曲家协会会员。浙江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研究生作曲专业、音乐分析专业导师。

其音乐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和戏曲音乐的影响,具有跨文化音乐的风格特征。音乐作品曾参加墨尔本国际艺术节、威灵顿南太平洋亚太音乐节、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ISCM)、台北亚洲作曲家联盟音乐节(ACL)和杭州国际现代音乐节等。近年来在中国美术学院开设《音乐智性联觉艺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等课程,其关于艺术创造力、音乐智性联觉艺术的研究成果参加第七、第八届“科学与艺术国际联觉大会”。

《全唐诗》

(清)彭定求编,(清)康熙扬州诗局刻本

馆藏索书号:I222.742*14

《古诗归》、《唐诗归》

(明)钟惺、谭元寿编,明万历45年刻本

《唐诗评选》 (《船山全书》第14册)

(清)王夫之著

岳麓书社,1996

馆藏索书号:B249.2/6:14

⊰ 视频直播 ⊱

一页南山视频号

“书香校园”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因应当代新文科教育背景下人文通识基础与学科知识会通、整合之潮流,融艺术才思于性灵陶养,参赞文明幽光,辟建兼赅学术慧命与典籍灵韵之深度阅读与博雅教育之学习、交流平台。

通识博雅,当求艺术学子贯通人文与艺道,使典籍之渊海,契灵思而化成。故本活动广邀硕学鸿儒、艺苑名家,倾力读书兼读画,探研经典著作与艺术瑰宝之奥赜,叩问经典学术之浩荡源流与形上精神之旨趣,会通东西方文化学术之大义,为艺术学子导夫先路,启迪跨域研习之新境界、新知识与新方法,俾使深谙“器识为先,文艺其从”之大学之道,以整部世界文明史为艺术创作之灵泉,返本开新,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

策划:郑宏伟

执行团队:王汇青 孙劲松

视频直播:李隆晨(中国画学院)

直播指导老师:徐天颖(出版社)

摄像:江书妍(建筑艺术学院)

海报设计:钱欣怡(手工艺术学院)

编辑:王冶陶 丁聿

审核:金琤 兰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