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音乐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发布时间:2025-10-23 16:43:15 浏览量:4
文 | 谷宇飞
近日,全国音乐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来自全国艺术类高校、音乐研究机构及音乐产业领域的4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经过参会顾问、委员审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全国音乐名词审定委员会章程、音乐名词学科体系、名词审定分工安排及工作计划等系列文件,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助力。
全国音乐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康啸介绍:“音乐名词工作并非单纯的学术活动,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作为国家科技名词工作的分支,这一国家工程由中国科学院与国务院于上世纪50年代发起,初衷是规范科学领域的专业名词;如今已拓展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音乐领域被正式纳入,由中国音乐学院牵头、在全国科技名词委指导下,共同推进音乐名词规范工作。”这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构建我国音乐领域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步骤,对提升音乐领域术语准确性、夯实学术研究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委员会核心工作围绕多维度推进:其一,编制专项手册,内容涵盖音乐名词的历史发展脉络、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文献综述,为委员会组建与工作开展提供充分论证支撑;其二,开展系统性学术研究,通过深度调研与分析,规范古代传承术语、民间音乐术语及西方音乐翻译术语等各类名词的使用;其三,组建专家团队,邀请全国音乐领域权威专家参与委员会,开展音乐名词定名与释义工作;其四,推动国家标准制定,将审定通过的规范名词提交全国科技名词委,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多次反馈及修改完善,最终确立为国家标准并推广实施,确保学术研究与出版物中音乐名词的统一规范。
谈及音乐名词规范工作的具体实践,康啸举例说明:在通识领域,以外国作曲家名字规范为例,不盲目追求统一直译,而是尊重长期形成的传统使用习惯,结合音乐文化语境进行适配性解释,实现规范性与文化传承性的平衡;在学术领域,针对“历史演奏”“本真主义”等存在多版译法的专业术语,组织专家深入研讨不同译法的学术依据与适用场景,充分尊重术语背后的学术复杂性,最终明确“正名”与“异名”,既保障核心规范统一,又保留学术表达的灵活性。谈及音乐名词规范工作的目标,康啸表示将聚焦两大核心:一是短期目标,实现音乐学术名词的系统化规范,确保学术研究、出版物中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与统一性;二是长期目标,推动中国音乐学术体系的完善发展,夯实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
预计,此项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是牢牢掌握主导权,将音乐名词规范的主动权归于我国,有效规避国际文化话语权争夺中的被动地位;二是优化学术生态,纠正此前音乐学术体系中名词使用混乱的问题,降低学术研究与学习的沟通成本,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效率。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