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汇报音乐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4 13:41:07  浏览量:1

10月19日晚,一场精彩纷呈的“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汇报音乐会,在广西群众艺术馆音乐厅举行。这场音乐会,是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成果的集中展示。

“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汇报音乐会现场

“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项目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精心策划实施,致力于培养一支热爱传统、技艺精湛、富有创新活力的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队伍,助力广西民族戏剧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在为期66天的培训周期里,项目组精心安排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丰富课程,并为学员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学习与演出机会。

特邀“壮族马骨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黄一格老师参加演出

为保证教学质量,项目组广邀贤才,特别邀请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广西戏剧院、河南豫剧院、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德保县民间壮剧团、靖西市龙潭社区壮剧团、来宾市兴宾区周罗壮师队、三江侗族自治县五百和里侗戏班等众多来自戏曲院团、高等院校、民间戏班的30名理论专家、戏曲乐师、非遗传承人担任授课老师。

在培训模式上,项目组创新性地采用“名家+乡土”“课堂+田野”的方式,让学员既接受专业名家的理论指导,又深入乡土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项目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共开设七大类35门课程,同时组织学员深入靖西、德保、环江、罗城、三江、来宾等地的“戏窝子”开展田野采风,让学员现场向民间乐师观摩学习。在那里,非遗传承人和剧班乐师手把手地悉心教导学员,学员们既学到了扎实的演奏本领,又切身领略到了民族戏剧的鲜活生命力。

学员与戏剧演员携手演绎壮剧《宝葫芦》选段

“乐海有戏——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汇报音乐会,是对此次培训成果的一次现场检阅与综合呈现。15名学员与广西少数民族戏剧的资深演员、乐师们携手合作,让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齐聚邕城,吸引了众多目光,唤起了人们对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关注。

汇报音乐会的节目精彩纷呈,涵盖壮剧、壮师剧、仫佬剧、毛南戏、侗戏五个广西少数民族戏剧剧种,在形式上更是丰富多样,包含原生态伴奏组合、现代改编、民族乐队合奏等多种形式。

学员与戏剧演员携手演绎侗戏《珠郎娘美》

演出现场,《壮韵待客》用南路壮剧的平板、采花调、诗调、喜调等经典曲牌点燃现场气氛,《宝葫芦》选段保留了传统南路壮剧的乐队编制,充分展现学员对马骨胡、土胡等壮剧重要伴奏乐器的学习成果。侗戏经典代表性剧目《珠郎娘美》与《莽子》,着重呈现了侗戏伴奏左右场的乐队特点,人声与乐器声相辅相成,让观众领略到了侗戏独特的音乐韵味。民间乐师、专业剧团演员、学员们联袂表演壮师剧《唱董永》选段,用壮语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段原汁原味、极具地方特色的壮师剧演出,集中展现了壮师剧以蜂鼓伴奏的鲜明音乐特点,赢得阵阵掌声。

学员与戏剧演员携手合作壮师剧《唱董永》选段

项目组秉持着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在保留节目原有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对部分节目进行了贴合新时代的艺术诠释,积极探索广西戏曲“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如由学员张洳和熊昊以唢呐和笙吹奏的毛南戏《唢呐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传统毛南戏《三娘与土地》中的《庆贺曲》《迎亲曲》《敬酒曲》三支经典曲牌。然而,项目组收集到的《唢呐曲》原始记谱仅仅是骨干音简谱,学员们深入研究原始谱面信息后,通过细腻的加花润腔演奏处理,在“二度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生动体现了民族民间音乐即兴演奏传统的具身性实践,让古老的毛南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员张洳和熊昊以唢呐和笙吹奏毛南戏《唢呐曲》

又如在仫佬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潘曼小传》,这部诞生于1986年的作品,在音乐上曾进行过一次大胆的“跨界实验”——将电贝司、架子鼓等西洋乐器融入传统戏曲乐队编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仫佬剧的传统乐队已难寻踪迹,全剧大多采用MIDI伴奏。为了挽救这份珍贵的音乐遗产,项目组精心策划了“濒危剧种伴奏音乐的复排实验”,并特邀广西艺术学院戴丽霞教授为《潘曼小传》重新编曲。在编曲过程中,戴教授特别保留了《潘曼小传》原有的乐队编制,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当年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仫佬戏音乐现场,让经典剧目再次绽放光芒。

在这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上,还有这样一段引人入胜的节目选段——新编毛南戏《三娘与土地》。这一选段由享有“天下第一团”之称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倾力演出。《三娘与土地》是毛南戏的“开山之作”。这部戏题材源自毛南族的“肥套”仪式,这是毛南人祈福消灾、感恩土地的千年民俗,师公戴着傩面跳舞、吟唱,祈求土地公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毛南戏别具一格,以其独特的衬词“柳啷咧”和鲜明的音乐特色闻名遐迩。特别是在伴奏方面,音乐上最有特色的就是用毛南族的祥鼓进行伴奏,这成为毛南戏音乐中的一大夺目亮点,为毛南戏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MIDI伴奏仫佬剧《潘曼小传》

新编毛南戏《三娘与土地》选段

此次举办的以“传承”与“新生”为主题的成果汇报音乐会,是项目学员66天刻苦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在这场音乐会上,学员用精彩的表演,生动诠释了对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展望未来,项目组满怀期待,希望15名学员们能够迅速成长,继续秉持“人才汇聚 乐海有戏”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乐器演奏能力,力求在艺术道路上精益求精,坚定不移地持续深耕少数民族戏剧音乐领域,成为擦亮“广西有戏”这一璀璨文化名片的中坚力量,携手共进,让这一文化品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专家、演员与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