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贵州毕节:“音乐+避暑”打造城市新IP

发布时间:2025-10-24 22:33:00  浏览量:2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3日电 题:贵州毕节:“音乐+避暑”打造城市新IP

作者 卢香梅 孟性荣 吴芳

当夏天的凉爽漫过乌蒙群山,一场以“响水滩”为名的音乐季,在山城毕节深情唱响。

今年6月28日起,毕节在每周六晚连续举办16期不同主题的“响水滩音乐季”,以“音乐+避暑”的创新模式推动避暑游火热“出圈”——今年7-8月,全市接待游客2150.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23.6亿元、接待过夜游客767.67万人次……避暑季旅游热度增速全国第三,毕节在全国避暑打卡版图中愈发明显。

为一场乐,赴一座城。因为一场音乐季“更火”的毕节,看似火得有些突然,却又火得理所当然——

音乐季现场。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今年夏天,《奢香夫人》的旋律再次刷屏。

这调子,毕节人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随着讲述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传奇故事的同名电视剧《奢香夫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这首歌就已在毕节广为传唱。

歌里的响水滩、落脚河、威宁草海、百里杜鹃……每一个都是大美毕节最靓丽的山水名片。

2023年,这首蛰伏十余年的歌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在杭州亚运会赛场被广泛传唱后,便以磅礴之势席卷全网,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乌蒙山的雄伟与响水滩的秀美,更成为一把为无数游客打开探寻毕节大门的钥匙。

一时间,大江南北,无数人开始寻找这旋律的源头——响水滩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

答案,指向毕节。

响水滩,位于毕节城区北部,由三级瀑布组成,面宽50米、落差30余米,斜坡长百余米,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天然大瀑布。

每逢雨季,响水滩水量充沛、水声震天、犹如雷鸣,被称为“响水轰雷”,在明清时分别被列为“毕节十二景”“毕节八景”之一。

千百年来,岁月流转,在月光下流淌的响水滩瀑布,见证了毕节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如今,乘着《奢香夫人》的旋律,响水滩瀑布正以千姿百态迎接着八方游客。

人们因歌而来,为景而驻。歌更火了,景更活了,城更兴了。

航拍音乐季现场。

一场全民共享的音乐狂欢

“每周六时常盼着的,就是这热闹的音乐季了,不收费就能现场欣赏,真是太好了。”提起音乐季,热爱音乐的毕节市民阮进话音里带着自豪,“光是音乐季的荧光棒,我家就攒下了20多支!”

6月28日开幕以来,“响水滩音乐季”的舞台,有个最动人的初心——免费向每位市民和游客敞开,它追求的,不是收入,而是共享。

因此,每周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舞台边早早就坐满了观众,大家在闲话家常中期待开场。

当固定开场曲《奢香夫人》的旋律响起,现场瞬间沸腾——老人轻晃蒲扇,孩子被举过肩头,年轻人摇着荧光棒,合唱声一浪高过一浪。全民共享,在这里有了更为生动的写照。

这舞台,还有个最动人的原则——凭才艺。它倡导的不是明星效应,而是草根情怀。

一封“英雄帖”发出,应者云集,学生、教师、警察、网红达人、草根歌手……各行各业怀揣音乐梦想的普通人,只要热爱,只要敢唱,人人都可成为舞台的主角。

“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7月12日的“怀旧金曲”之夜,六盘水小伙张雷旭揭帖上台,一曲《爱如潮水》唱得真挚动人。

台下,上万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和跟唱,让这位刚从校园毕业的年轻人心潮澎湃:“这氛围太好了,有这么多人愿意听我唱歌,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9月27日的“歌唱祖国”专场,威宁姑娘潘燕敏一曲《祝福祖国》燃爆全场,她不禁在朋友圈发文感慨:“在家乡演出,现场的父老乡亲太热情了。”

一个个鲜活的瞬间,让“响水滩音乐季”的舞台,回归了它最本真的模样——快乐、表达、连接、共享。

同心公园。

一座城市迎来的避暑热潮

音乐季的启动,就像一声“信号枪”,拉开了毕节避暑旅游的大幕。

线上,每一场音乐季的火热现场,都被实时传播到千里之外。自启幕以来,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突破500万,“想去毕节看看”“好想去现场”等评论,时常刷屏。

这些来自云端的热烈回响,将“响水滩音乐季”推上了全网曝光量超5亿次的传播高峰。

线下,人潮如织,市民和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太震撼了,我们组织了200多人赶来观看。”7月19日的“影视金曲”现场,来自四川旅行团的导游周豪,在欢快的氛围里跟唱了起来。

音乐,也牵引着无数家庭的旅程。7月26日,重庆万北辰一家,被网上音乐季的火爆深深吸引,便专程前来感受。当晚的“军旅歌曲”专场,让他们情不自禁加入了全场大合唱:“这一趟毕节之行,太值了!”

这个夏天,像他们一样,为一场音乐奔赴毕节的游人,数不胜数——今年7-8月,毕节接待游客2150.6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旅游总花费223.6亿元、同比增长16.82%,接待过夜游客767.67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游客人均花费1039.88元、同比增长2.78%,接待省外游客、入境游客同比分别增长12%、50%以上,毕节避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川、渝、云、湘、浙、粤、京……全国各地的车,宛如一场流动的汽车博览会,在毕节城乡随处可见。天南海北的口音,交织成了一曲别样的“交响乐”。

“一房难求”成为常态。在毕节城区多家酒店,前台的回答出奇一致:“避暑季期间,入住率经常达100%。”

“7到8月,我们天天满房,每天还要接到几十通需要住宿的咨询电话。”观澜一宿酒店负责人丁燕碧,在感叹中透着欣喜。

“一桌难求”不是虚言。避暑季叠加音乐季的人气,让毗邻同心城市公园的商家,成了“近水楼台”的受益者。

“每天到饭点,店内店外全满座。”碧阳湖畔,王记六龙豆干火锅店主王加学声音洪亮,“翻台都翻不过来,一天少说也得接待一两百桌。”

音乐季带来的澎湃人流,已转化为毕节商家账本上,最实在的“真金白银”,人间烟火与音乐盛宴,在这里得以同频共振。

山风清爽,人心滚烫。这一夏,毕节以音乐为媒,成为全国各地游客避暑度假、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

据《中国旅游报》大数据统计,2025年避暑季毕节旅游热度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国庆中秋假期,在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中,毕节成功跻身全国境内游热度增长显著目的地TOP10,位列榜单第三,充分彰显出强劲的消费活力与创新魅力。

“音乐+避暑”的创新模式,让毕节成功将“凉资源”变成“热经济”,有效实现了“以演引流、以旅促演”的良性互动。这股热浪,暖了市井街巷,更让一座城市的避暑游火热“出圈”。

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音乐季的空前盛况,是结果,更是答案。

它的火爆,并非偶然,其初衷深植于一个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如何让宏大的发展思想,转化为老百姓脸上看得见的笑容,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毕节用持续16场的音乐季,作出了最生动的回答。

答案,写在“我是谁”的坚实行动上——响水滩音乐季的火爆背后,站着无数默默的守护者,公安干警、新闻记者、文旅干部、环卫工人……他们虽然岗位不同,却相向而行,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有机整体,为音乐季的顺利演出保驾护航。

答案,写在“为了谁”的价值抉择里——舞台不设门槛,给了每一个热爱音乐的普通歌者登台展示的机会;现场不收门票,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远来游客都可以自由观看,主打全民共享。

答案,写在“依靠谁”的温暖回响中——响水滩音乐季的魅力所在,不只是台上的精彩,更在于台下那些不起眼的温情瞬间:当观众自发为身着厚重装备的执勤特警扇风送凉,当小女孩踮起脚尖为巡逻女警戴上发箍,当并不熟识的市民与游客热情互动,当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一同高声合唱,当秋夜大雨忽至而观众依旧不离现场……这些都在清晰诠释着这场音乐季真正依靠的,正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与支持。

在这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再是一个书面的概念,而是一幕幕有温度、能共情、充满活力的写实画面。

至此,响水滩音乐季,已然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它是一封来自乌蒙山腹地滚烫的请柬,是寻常百姓脸上最真挚的笑容,是展示毕节包容与活力的一张响亮名片,更是一次彰显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

秋意渐浓,2025年响水滩音乐季,已于10月18日圆满落幕。但人们不会忘记,这场毕节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演出场次最多、线上线下观看人数最多、吸引外来游客最多、对毕节文旅IP影响最大的音乐盛宴,在这座城市留下的那些精彩动人、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山连着山,歌连着歌,人心连着人心。这,就是乌蒙山下,响水滩畔,必将久久回响的悦耳音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