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不息的音乐梦想——《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
发布时间:2025-10-25 08:00:00 浏览量:1
▌木雨
《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 【美】莫娜·戈拉贝克 李·科恩 著 未小读文库
莫娜·戈拉贝克(Mona Golabek)是通过一部亲自演绎的音乐独幕剧,来呈现《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这部充满音乐气息的治愈小说的。贯穿全书的十五首世界名曲不仅是情节线索,也是莉莎在废墟之上重建内心秩序的精神支柱。
近日,奥地利驻华大使馆于北京国际俱乐部仙鹤厅举办了由国际著名钢琴家、施坦威艺术家、作家莫娜的《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中文版新书发布会。独幕剧以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开场,引领观众回到1938年的维也纳。莫娜一边在琴键上手指翻飞,一边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故事:14岁的奥地利女孩莉莎是个钢琴神童,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德国纳粹入侵奥地利后,她不仅被剥夺了弹琴的机会,全家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他的父亲拼尽全力争取来一张送孩子赴英国逃难的“儿童专列”车票,并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把逃生的机会给了三个女儿中的莉莎,让莉莎带着全家的希望去英国追寻音乐梦想。当讲述到莉莎即将与家人分离、登上“儿童专列”之际,德彪西《月光》的柔美旋律从莫娜女士指尖流淌而出,将离别之痛与前途未卜的彷徨尽数传递。
一路艰险逃到英国后,又经历很多波折,莉莎终于落脚在位于威尔斯登巷的收容所里。莉莎意外地发现这个简朴的建筑里居然有一架钢琴,在管理员和小伙伴的帮助下,莉莎重拾音乐梦想,在工厂下班后又弹起了心爱的钢琴,等待战争的结束及家人的团聚……
莉莎就是莫娜的母亲,故事根据莉莎的真实经历改编。莫娜说,妈妈告诉她,在维也纳西站,外祖母曾对她说过一句话。她说,“不要放弃音乐。音乐可以帮你战胜一切,让它做你最好的朋友吧。”正是这句话陪伴她走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光。独幕剧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向每一位为了拯救孩子而含泪道别的父母致敬”。
为什么要把母亲的故事写下来?莫娜说,小时候,妈妈教我弹钢琴,这是一段很特别的经历。她的课不仅是钢琴课,更是关于人生的课。学到贝多芬的《奏鸣曲》,她会忽然开口说:“莫娜,我给你讲过约翰尼的故事吧?就是那个外号叫‘金刚’的男孩。在那些炸弹落下来的夜晚,他会给我念他写的诗。”学到肖邦的《夜曲》,她又会说:“还记得阿伦吗?我难过时,他会用口哨吹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来安慰我。”这些曲子讲述了妈妈的人生,莫娜后来决定把她的故事写下来。小说之所以取名为《威尔斯登巷的钢琴家》,是因为妈妈在英国威尔斯登巷的收容所生活了很久,她的琴声是那里三十多个孩子的希望。他们在琴声中缅怀逝去的一切,也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莫娜相信这个故事出版之后,一定可以给更多孩子带来勇气和力量。
出版方“未读”创始人韩志先生表示,这部作品“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段被战争撕裂又被人性光辉重新缝合的生命史诗”;“真正的强大,是在经历阴霾后依然能重拾勇气、奏响希望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