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带来这些“前所未见”

发布时间:2025-10-26 13:33:44  浏览量:1

文 | 竹由

10月10日至24日,以“未来传统·刹那新声”为主题的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喜剧院、天坛神乐署、北京启皓中心等多个演出场馆举行了系列演出。本届音乐节的核心在于深度探索古典音乐与现代创作、东方音乐语汇与西方艺术形式的对话与融合,通过呈现风格多元、富有创新性的音乐作品与演出形式,打造了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盛会。

中国声音,华彩绽放

2002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提出“中国概念”,并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声音走向世界。本届音乐节上,中国音乐家、中国音乐作品再次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不仅让广大观众真切感知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不断拓展着“中国音乐”的外延与内涵。

10月12日晚,由普利策音乐奖得主、华人作曲家杜韵创作,北京国际音乐节与美国林肯中心联合委约的音乐剧场作品《刻在森林的海》在北京喜剧院举行世界首演。舞台上,基诺族少女在玻璃鱼缸中编织着属于自己内心的浩瀚海洋世界,将充满基诺风情的日常生活与富于诗意的童话传说相互映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大鼓舞传承人何桂英、8位获颁本届音乐节“青年艺术家奖”的基诺族少年、纽约完美错乐队的跨界组合,打造了新颖而和谐的音响叙事,为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守护文化多样性提供了充满希望与美感的艺术范本,也对本届音乐节“未来传统”的主题做了最好的注脚。

《刻在森林的海》演出现场

10月20日,华人作曲家黄若的新作《浮声之城》作为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音乐会的开场曲目、由指挥家约翰·斯托高兹执棒亮相国家大剧院。

《浮声之城》演出现场

作品以绵延不断的音流实现了幅度巨大的渐强、渐弱效果,不同乐器的组合叠置实现了万花筒般的和声色彩变化,展现了管弦乐艺术无尽的可能性,为听者构建出广阔的想象空间。作曲家借此探讨了人与城市、与他人、与声音之间的多维关系。

作曲家黄若登台谢幕

10月24日,本届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上,出自中国香港95后作曲家梁皓一笔下的《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选段同样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沙锤与钢片唤醒水流在“大红袍”茶杯中的翻腾,当锅碗瓢盆化作打击乐组手中的乐器碰撞出“北京烤鸭”的炽热喧腾,当竹筒与木块安静持续的敲击传递“竹筒野味饭”代表的自然气息,音乐的可听性、趣味性和想象力实现了奇妙的和谐。

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现场

10月19日晚的天坛公园神乐署,被雅致梦幻的灯光与悠扬动人的音乐装点。大提琴家王健、上海四重奏以及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家朱琳轮番登台,而音乐会的主角却属于两位新锐青年音乐家——钢琴家孟华婴与大提琴家王天佑。两天前,他们已经在北京启皓中心奉献了肖邦、舒曼、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大师的动人篇章,作为今年“青鸟计划@BMF”的主角,北京国际音乐节继续将最广阔的平台、最优质的艺术资源毫无保留地给予年轻音乐家。

钢琴家孟华婴

大提琴家王天佑

在本届音乐节上实现与前辈名家同台演出的还有青年钢琴演奏家安天旭。10月19日,他与传奇钢琴家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联袂奉献了由后者创作的双钢琴协奏曲《瑞士幻想曲》,阿尔卑斯山的旖旎风光、乡村节庆的质朴民歌、轻盈现代的舞曲律动在这部四乐章作品中层层展开,普莱特涅夫用琴声指引乐团,也与来自中国的音乐搭档默契对话。

安天旭与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

同样代表“中国声音”的自然还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北京爱乐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等众多优秀的国内艺术团体。特别是今年迎来建团25周年的中国爱乐乐团承担了音乐节开、闭幕音乐会的重任,乐团分别在指挥家余隆、杨洋的执棒下,搭档钢琴家张昊辰、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女中音歌唱家伊尔迪科·科姆洛西,献上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经典杰作。俄式壮美与德奥深情在乐团澎湃厚重的音响中彰显迷人魅力,也以坚实的艺术品质再一次印证了中国交响乐艺术在新世纪取得的飞跃进步。

音乐节开幕音乐会现场

歌剧双璧,名家闪耀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扮演的诸多角色中,“歌剧开拓者”的身份尤为闪耀。过往28年间,音乐节凭借独到的艺术眼光打造出无数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极具艺术水准和前瞻性的歌剧表演舞台,让中国歌剧舞台在最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由此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歌剧观演黄金时代。

正如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所说:“回顾音乐节的歌剧之路,我们最欣慰的成绩就是通过积累大量的剧目种类,让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观赏机会,提升了艺术的品质和艺术的可触摸的空间。让中国观众看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

10月18日晚在保利剧院上演的贝尔格歌剧《沃采克》无疑是本届音乐节的重头戏,同时也一定属于中国观众“前所未见”的时刻。继2002年完成贝尔格现代主义歌剧《璐璐》的中国首演后,音乐节在20世纪歌剧经典《沃采克》首演百年之际,呈现了由比利时弗兰德斯歌剧及芭蕾舞剧院制作的全新舞台版本。

荣获本届音乐节“年度艺术家”称号、89岁高龄的指挥家夏尔·迪图瓦领衔上海交响乐团与多位优秀歌唱家奉献了一版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绎——全白色的舞台、简约的道具、冲击力极强的光影变化、嬗变灵动的管弦乐演绎、张力十足的无调性旋律,将这部色调晦暗的悲剧故事超越时空的意涵诠释得淋漓尽致,以艺术的方式完成了对人性深处的叩问。

歌剧《沃采克》演出现场

当亨德尔婉转动人的咏叹“让我痛哭吧”在10月14日晚的中山公园音乐堂响起,观众收获的感动注定是与众不同的。这份感动不仅源于女高音歌唱家玛丽·贝文醉人的歌喉,更因为这首咏叹不再以片段的形式出现,而是成为歌剧《里纳尔多》完整叙事的重要一环。

作为当代古乐演绎标杆级乐团,英国协奏团在指挥家哈里·比克特的引领下,搭档多位国际知名巴洛克声乐艺术家,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了这部首演于三个世纪前的杰作。无论是假声男高音阿耶·努斯鲍姆·科恩情感充沛的角色塑造,还是古乐团独特的音质所表现的细腻深情与炽热澎湃,都让这部带有史诗气质的英雄传奇成为亨德尔诞辰340周年之际、来自中国舞台的美好致意。

歌剧《里纳尔多》演出现场

日本钢琴新星角野隼斗也在本届音乐节中大放异彩。10月20日,他与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精彩演绎了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后,以带有“预告”意味的两首潇洒炫技小品惊艳返场,展现了当代年轻音乐家的不羁魅力和宽阔视野。次日,角野隼斗在保利剧院的独奏音乐会更是打破时间维度,以匠心独运的改编对话前辈音乐巨匠,创造了又一次“爆棚”观演体验。

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特别音乐会

角野隼斗钢琴独奏音乐会

从迪图瓦的挥斥方遒到普莱特涅夫指尖的绚烂多彩,从沙汉姆弓弦中的沉郁顿挫到科姆洛西吟唱出的厚重醇美,大师云集之处必有气象万千,巨匠与新秀绽放的熠熠星光,令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延续了一如既往的高品质。

文旅融合,润物无声

不止于精彩的音乐演出,作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平台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通过大师课、青少年展演、全民交响乐和“跟着音乐去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金秋十月打造了一场亲民惠民的艺术盛会。

在本届艺术节提出的众多理念中,“文旅融合”是绝对的高频词汇,音乐节希望通过富于探索性的举措证明音乐的魅力不必囿于音乐厅的穹顶之下,力图将美妙的音符流淌至城市的脉搏之中。“跟着音乐去旅行”品牌活动将音乐演出与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联动,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主题文创产品。

在10月20日晚《浮声之城》演出之前,观众们以国家大剧院为轴心,通过手机获取专属定制的交响乐声部片段,在精心设计的线路中感受秋日北京的美景,以别致的City walk“打卡”开启全新的音乐体验。

在北京音乐产业园举办的青少年乐团活动集结了来自全市乃至全国的32支青少年乐团,展现了新时代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以音乐节这一国际化音乐舞台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助力;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在10月18日的儿童音乐会上为小朋友们生动演绎了《龟兔赛跑》等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一颗颗童心在欢乐的氛围和亲切的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通过大师课与沙汉姆、科姆洛西两位音乐名家近距离求教;安天旭在中信大厦弹奏的动人琴声通过广播传遍城市角落……

青少年展演演出现场

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儿童音乐会现场

吉尔·沙汉姆大师课

安天旭午间音乐会

此外,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持续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与QQ音乐携手达成战略伙伴合作。QQ音乐为本届音乐节特别推出了线上音乐节专题,通过专属歌单、用户趣味互动等环节,让古典音乐更深入地触达用户。

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卓越的音乐节?答案就在于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艺术之美的守护与坚持,一种充满希冀的生活方式。新时代的首都持续彰显着对多元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北京国际音乐节也继续在传承、引领、开拓中度过了自己的二十八岁生日。

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所说:“不管时光如何荏苒,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我们的老朋友、新朋友永远都会聚在一起,以音乐为名,拥抱一个又一个金秋。”热爱音乐的人们,已经在期待下一次金秋之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