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聊音乐行业趋势,还是绕不过她

发布时间:2025-10-26 17:04:21  浏览量:1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凌弋弋

现在提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这个名字,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疲劳,过去两年,泰勒·斯威夫特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也因此被认为过于饱和。

但早前发行了新专辑的泰勒·斯威夫特,仍然是行业里无法忽视的“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新专辑《The Life of a Showgirl》创造了多个新纪录,更因为,从中我们仍然能看出一些微妙的行业变化。

泰勒·斯威夫特永不眠

华尔街有句金句,资本永不眠,泰勒·斯威夫特同样如此。

2024年,泰勒·斯威夫特的时代巡演创下票房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纪录,随后,她进入了“休整期”,今年上半年只参加了零星的慈善活动。

正当人们以为泰勒·斯威夫特要休眠一整年的时候,她突然出现在男友(后来的老公)的播客里,宣布将发行新专辑《The Life of a Showgirl》。

作为一张脱胎于时代巡演的专辑,《The Life of a Showgirl》在巡演完结半年后发行,无疑合乎商业逻辑,明年发行时代巡演的热度就过去了,加上早前才刚宣布回购版权成功,《The Life of a Showgirl》可谓趁热打铁。

这也让泰勒·斯威夫特保持着自2019年以来,每年都有新作发行的节奏。(包括重录专辑)

泰勒·斯威夫特的创作能力可见一斑,据她自己在播客里介绍,《The Life of a Showgirl》是她在巡演中临时起意的结晶,并在欧洲巡演的间隙顺道去瑞典完成了专辑录制。

专辑发行之后,引发了不少争议,这里不聊作品本身,只探讨行业趋势。

数据上看,《The Life of a Showgirl》创造了美国音乐市场的新纪录,首周销量(含流媒体换算)超过400万张,史无前例。首周黑胶唱片销量高达133.4万张,同样史无前例。

Nielsen Music和IFPI数据显示,大多数流行歌手的最高销量专辑集中在前三到五张,但泰勒·斯威夫特在发行到第12张专辑时,仍在不断刷新纪录,这在行业中非常罕见。显然,她找到了个人音乐事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难以撼动的个人宇宙

在泰勒·斯威夫特发行新专辑前,BBC做了一篇深度文章,分析了她近年来的发展走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泰勒·斯威夫特已经让自己强大到不会失败。

文章分析认为,与过去的超级巨星不同,泰勒·斯威夫特已经突破了音乐产业的局限,为自己构建了独立的宇宙。“她打造了一个王国,除了她自己,没有人能告诉她该做什么。”(MIDiA咨询公司音乐分析师Tatiana Cirisano)

泰勒·斯威夫特是怎么做到的?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高度聚焦的个人叙事,二是直接面向粉丝的信息通路,三是完全控制个人作品版权。

观察泰勒·斯威夫特近年来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她的故事几乎完全围绕个人经历展开,唱片公司存在感极低,尤其是在她离开大机器唱片(Big Machine)之后,“版权纠纷”帮她创造一个强化个人叙事的机会。

通过重新录制、版权回购等一系列操作,泰勒·斯威夫特不但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个人话语权和商业掌控力,还将个人形象管理做到极致。

与此同时,对于关键信息的传递,泰勒·斯威夫特从来都是通过个人媒介而非第三方渠道。从在Tumblr上给Spotify和Apple Music写公开信到通过视频播客公布新专辑,遵循着同样的逻辑:直接掌控信息输出,确保粉丝获得未经过滤的第一手消息。

这既是控制个人叙事的保障,又是与粉丝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泰勒·斯威夫特由此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小生态。

一旦这个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就能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超级经济体,一个难以撼动的个人宇宙。而在成功回购版权之后,泰勒·斯威夫特的个人宇宙可以说已经成为完整体。

打造“超级粉丝经济”

近年来,“超级粉丝经济”成为一个行业热词,各大唱片公司都在致力于此。

与过去常说的“粉丝经济”不同,“超级粉丝经济”是针对流量经济创造的新概念:因为流量经济无法充分实现音乐价值,所以需要在流量经济基础上提升一个层级,提供更多渠道让真正忠实的粉丝(Superfan)支持音乐人,从而形成更深度、更持久的商业循环。

数据服务商Lumate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音乐报告》,随着流媒体收入的放缓,行业通过创新手段加深用户参与和培养高价值用户。

其中,占音乐听众量18%的“超级粉丝”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超级粉丝”每周花在音乐上的时间比普通听众多将近5个小时,音乐现场的消费意愿也比普通听众高80%。

在这方面,泰勒·斯威夫特几乎可以说是这一模式的典范。通过强化黑胶等“周边产品”的销售,她成功调动了自己庞大的粉丝群体,不仅提升了收入,也为自己在流量经济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条音乐价值护城河。

这一模式并非没有争议,批评集中在价格高、门槛高以及通过限量、抢购、提前预订等机制强化稀缺感和竞争心理,使粉丝在情感驱动下产生过度消费的倾向。

但超级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而非单纯“割韭菜”,如果管理得当,它能够构建长期忠诚度、激发社区文化,并为创作者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模式。

对于行业来说,这条路可能非走不可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美英等西方音乐强国都在面临音乐消费的衰退,流量经济已经无法支撑行业的持续增长,需要新的思路来应对;另一方面,随着AI的不断普及,流量正在快速稀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人”来打造个人经济体就显得更加重要。

未来的创作者如果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能只是生产者,更得是个人宇宙的掌管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