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正研发用于音乐创作的AI;软银向OpenAI投资超1600亿元
发布时间:2025-10-27 11:28:28 浏览量:2
AI 快讯
OpenAI正研发用于音乐创作的AI
据报道,OpenAI正积极开发AI音乐模型。OpenAI的工程师正在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一些学生合作,为音乐乐谱进行标注,以此作为音乐模型的训练数据。在内部讨论中,OpenAI曾探讨利用文本和音频提示词来生成音乐的具体应用场景。例如,用户可以输入一段描述,要求AI为现有的声乐曲目添加吉他伴奏。这种功能可以帮助用户为短视频添加配乐,使视频完全由AI生成。(财联社)
FM Agent登顶OpenAI MLE-Bench,由百度智能云研发
近日,百度智能云研发的FM Agent登顶OpenAI机器学习工程基准MLE-Bench,拿下SOTA成绩,超越微软R&D Agent和OpenAI展示的AIDE系统。
腾讯2025研发大数据报告: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超9成工程师使用AI编程
腾讯发布《2025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首次系统披露2025年研发进展。报告显示,AI已全面融入腾讯研发体系。超过90%的腾讯工程师使用AI编程助手CodeBuddy辅助编程,50%的新增代码由AI辅助生成,依托WeDev打通研效工具链,串联研发流程,推动公司整体研发效能提升超20%。
巨量引擎首次披露AI广告治理自研大模型
巨量引擎日前首次披露了其在AI广告治理领域的自研多模态大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全链路治理+以AI治AI” 的广告安全防线构建核心策略,可实现90%的素材10分钟内完成审核,为AI广告风险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今年第三季度已前置拦截84万余个涉AI广告违规素材。(新华社)
资本洞察
软银向OpenAI投资超1600亿元
据路透社10月25日报道,日本软银集团已批准向美国OpenAI提供225亿美元投资,约合人民币1600多亿元。与此同时,OpenAI正积极开发AI音乐模型,进军AI音乐生成领域。尽管OpenAI此前已推出过音乐生成模型,但由于技术与计算成本限制,其生成音乐与人类作品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利用AI生成音乐还可能构成法律风险。(央视财经)
松延动力完成Pre-B轮近3亿元融资
10月26日,据松延动力官微消息,松延动力近日已完成近3亿元Pre-B轮融资,由方广资本领投,祥峰投资、中车转型升级基金、聚合资本、东方嘉富、央视融媒体基金、嘉道资本、宽桥恒松等机构跟投。
月之暗面将完成数亿美元融资
大模型kimi的母公司月之暗面近期将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科创板日报)
前小米高管创业,融资近2亿元,要做AI影像消费硬件
据悉,光启之境完成了天使轮2700万美元融资,由弘晖基金、鼎晖VGC及顺为资本联合领投,正轩资本、同歌资本、敦鸿资本、英诺天使等多家机构跟投,深渡资本为本轮独家财务顾问。目前,光启之境的第一款产品还在研发,预计到明年才有发布计划。光启之境是前小米高管马骥创业做的AI影像消费硬件公司。(智能涌现)
赛纳生物完成超亿元新一轮融资
2025年10月,赛纳生物完成超亿元新一轮融资,并成功达成资金交割。本次融资由顺禧基金、亦庄国投领投。本轮融资完成后,赛纳生物将围绕研发创新与市场拓展两大核心方向全面发力。
达卯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达卯科技与溥泉资本共同签署投资协议,并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溥泉资本是宁德时代旗下唯一的产业投资平台,达卯本轮融资由溥泉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能源大模型、算电协同平台及相关智能体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商业化推广。
科技前瞻
盲人复明!马斯克Neuralink联创实现人工视觉里程碑
Nature最新刊登了新研究进展,人工视觉技术刚刚帮助一位70岁奶奶重获光明。原因来自于一项世界首创的人工视觉研究PRIMA。其背后带队的还是当年和马斯克一起创办Neuralink的联合创始人,现在自己创业,做的还是视网膜植入物。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大小,却能够让80%的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能够顺利阅读字母、数字和单词。对此,论文主要作者Frank Holz表示:该研究首次证明人工视觉可以恢复患者的功能性中央视力,为失明者带来了希望。(量子位)
西工大研制AI仿生水母机器人,开启深海探测新路径
10月26日消息,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陶凯团队自主研制的仿生水母机器人“水下幽灵”,不仅具有高仿生度,还具备AI探测能力。该机器人不仅在形态与运动上高度仿生自然水母,更将人工智能(AI)深度集成于仿生平台,实现了水下环境中的“具身智能”,为突破深海探测关键瓶颈提供了前沿解决方案。该仿生水母机器人通体透明,直径仅120mm、重量仅56g,凭借其近乎透明的躯体和仿水母肌肉结构,精准模拟了水母利用涡环推进的灵动姿态,在水下实现了高效且近乎无声的“静默”运行。这一技术突破,为解决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中面临的能源续航短、隐蔽性不足、环境兼容性差等关键瓶颈问题,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中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