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阿根廷危机!话剧此刻世界每个角落,阿根廷夫妻失体面
发布时间:2025-10-28 10:32:19 浏览量:2
2001年12月的阿根廷特别乱,金融危机闹得人心惶惶,政府还搞了个“Corralito”金融冻结政策,老百姓取钱都受限制。
就在这时候,有部叫《此刻,世界每个角落》的话剧火了,是阿根廷一个叫马丁・米尔的人又编剧又导演的,讲的是一对夫妻被困在小镇的事儿,跟当时的危机贴得特别近。
这对夫妻本来婚姻就有点问题,想借着度假修复一下,结果车开到半路抛锚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住进附近一个小得在地图上都找不着的小镇酒店,就这么被迫留了下来。
丈夫是做肉类生意的,搁以前也算阿根廷实体经济里的“稳当人”,毕竟那时候阿根廷的实体经济还挺扎实。
妻子是个电视演员,天天活在镜头前的光鲜里,这俩角色选得挺妙的,不直接喊“危机好惨”,反而用以前的“体面人”现在的窘境来体现,比干巴巴说数据实在多了。
他们住的那间酒店,还有个老板叫纳尔逊,是达米安・斯马霍演的,这人特爱管闲事,还喜欢搬弄是非,眼睛跟带着放大镜似的盯着夫妻俩。
本来夫妻俩就够尴尬了,他一掺和,气氛更僵,我觉得纳尔逊就像那小镇的“眼睛”,看着从大城市来的体面人怎么一步步没了往日的样子,挺扎心的。
这剧的舞台特简单,没多少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每样都有用,廉价的空气清新剂喷了一堆,可还是盖不住房间里的霉味。
床单洗得都发白了,一看就是用了好多年,本来想吐槽这道具太敷衍,后来发现不是,这些细节都是在说“体面”这事儿,夫妻俩想在困境里维持点体面,可根本没用。
最有意思的是浴室,导演特意把它藏起来了,没让观众看见,一开始我还搞不清这是为啥,琢磨了一会儿才明白,这不就是夫妻俩的状态吗?
不想直面婚姻的问题,也不想面对外面的危机,跟躲着浴室似的,想把麻烦藏起来,可该来的还是会来,藏是藏不住的。
还有丈夫总盯着窗外的车,那车是他们来的凭证,现在却成了没法走的枷锁,这场景越看越有感觉,当时阿根廷人不也这样吗?
手里攥着以前的“好日子”,可现在被危机困住,走不了也回不去。
这剧没一直闷着来,演员表演的时候,还会在幽默和紧绷之间来回切换,比如夫妻俩在酒店里偶尔还会拌嘴调侃。
说着说着能笑起来,可下一秒想到银行账户被冻、外面的骚乱,笑声立马就没了,这种幽默不是真的让人开心,是阿根廷人在危机里特有的“黑色自嘲”。
我觉得这种处理比一直哭丧着脸好,更真实,毕竟人在难的时候,也不会天天哭,偶尔也得找点乐子撑过去,可乐完了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这种反差反而更让人觉得心酸。
导演马丁・米尔的手法也挺冷静,没把危机拍得张牙舞爪,就聚焦在那间小酒店里,通过夫妻俩的互动、纳尔逊的窥探,还有那些小细节,把大危机缩到小房间里。
很显然,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比拍大规模骚乱更能让人共情,毕竟大多数人遇到危机,不是在街头闹事,而是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挣扎。
这剧之所以能打动人,不只是故事好,更因为它跟2001年阿根廷的真实情况太像了,当时“Corralito”政策一出来,老百姓每周只能取一点钱,不少人一辈子的积蓄就这么被卡住了。
12月的时候,布宜诺斯艾利斯还爆发了骚乱,商店被砸,总统都辞职了,一周换了三任总统,街上乱,家里也不好过。
很多像剧里丈夫那样的实体经济从业者,生意做不下去,企业倒了一片,普通人找工作也难,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这剧里夫妻俩的困境,就是当时无数阿根廷人的缩影,以前的好日子没了,现在被困在原地,不知道以后该咋办。
后来我还查了查,除了这部话剧,当时还有不少阿根廷作品在讲危机,比如小说《南方的海》、纪录片《阿根廷,危机中的国家》,都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写的。
不过话剧不一样,它是“即时表演”,你坐在台下看的时候,能直接感受到那种紧张和无奈,比看书、看纪录片更有代入感。
现在再回头看这部《此刻,世界每个角落》,也不觉得过时,毕竟不管哪个地方,遇到危机的时候,普通人的难都是相似的。
那间弥漫着廉价空气清新剂的酒店房间,不只是2001年阿根廷的专属,可能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有人被时代浪潮困住的样子。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剧,或者对当时的阿根廷危机有了解,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毕竟这种藏在故事里的时代痛,多聊聊才能记得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