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一场跨越六年的双向奔赴:从牵手到深耕,金钟奖与成都相互成就

发布时间:2025-10-29 17:44:21  浏览量:2

金秋的成都,被悠扬的旋律浸透。廖昌永的歌声还在城市音乐厅回荡,雷佳的浅吟低唱仍撩拨着心弦。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将于今晚(10月29日)落幕,但这场国家级音乐盛事与这座千年蓉城的共振,远未停歇。

从2019年首次结缘,到2024年成都与中国音协签约承办第十五至十七届金钟奖,六年四届,金钟奖与成都的这场“双向奔赴”,已从最初的“一拍即合”,演进为一场深度的“奖城融合”。这不仅是时间的叠加,更是一场相互成就、共同生长的城市文化实践。

缘定与深耕

从“牵手”到“双向奔赴”的六年之旅

时针回拨到2019年。第十二届金钟奖首次在中国西部举行,花开成都。彼时,这被视为一次大胆的尝试。一座内陆城市,能否承载起中国音乐最高奖项的重量?

答案在随后几年逐渐清晰。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成都用一场场超出预期的精彩承办,一次次升温的全民参与热情,证明了这座城市与高雅艺术的适配度。连续四届赛事,已累计开展“金钟之星”惠民演出、音乐大师讲堂等千余场公益活动,仅第十四届就有20余场街头互动演出,辐射30万人次,让艺术从殿堂真正流入市井。

信任在累积,情感在升温。2024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为这段关系按下了“加速键”:成都与中国音协签约,正式承办第十五至十七届金钟奖。这被广泛解读为“永久落户”的坚实一步,意味着金钟奖在成都找到了一个可以恒久鸣响的“家”。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钟之星声乐专场音乐会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左骏在近期举行的2025“音乐中国”博览会上的解读,道出了其中的关键:“优越的政策环境、健康的产业生态以及独特的城市魅力,是成都的优势。”他还注意到,成都市专门设立了促进音乐产业发展办公室和领导小组,显示出城市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份“重视”,还体现在精准的政策滴灌上——成都自2016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音乐产业专项政策并持续升级,从引培人才、企业激励到支持原创,单次给予5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正是这种“优越的政策土壤”,让金钟奖这棵艺术之树,得以在成都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滋养与反哺

一座城的“立园满园”与一个奖的产业动能

金钟奖的落户,绝非偶然。它落在了一片被精心耕耘、日趋肥沃的音乐产业土壤上。这片土壤的培育过程,与成都正在推进的“立园满园”行动同频共振。

“立园”,是搭建平台、筑巢引凤。东郊记忆、成都音乐文创园……一个个音乐产业集聚区拔地而起,从物理空间上为音乐企业和人才提供了栖息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8个专业演艺场馆,每百万人拥有量达5.8个,构成了国内领先的演艺设施网络。

“满园”,是产业集聚、活力迸发。当硬件就绪,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开始催生化学反应。第十五届金钟奖期间的成都音乐产业招商推介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可以映证:2024年,成都音乐产业全产值达到609.17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2025年1-9月,产业增势更猛,整体产值达479亿元,同比增长41%。

庞大的产值背后,是超过3600家音乐企业的聚集,是韩红工作室、戴玉强声乐艺术中心等标杆机构的落地,是6.5万音乐创作人才在此汇聚。金钟奖,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加速了“满园”的进程。

而产业的繁荣,最直观的体现是火热的演艺市场。2025年1-9月,成都市举办超过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超92场,吸引观众136.9万人,实现票房收入7.09亿元。这些数据,让成都稳居全国演艺市场“第一梯队”。正如《2025中国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成都在新生代艺人演唱会举办城市选择中排名第二,这座城市的年轻与活力,可见一斑。

金钟奖为成都带来了顶级的行业资源与关注度,而成都则以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为金钟奖注入了更磅礴的生命力。这正是“双向奔赴”最有力的注脚。

融合与共生

在“三城三都”的蓝图下奏响华彩乐章

这场“奖城融合”的宏大叙事,最终被编织进成都建设“三城三都”的总体蓝图之中。其中,“国际音乐之都”正是“三城三都”愿景里一个跃动的音符。

金钟奖的赋能是立体而多维的。它不仅是十余天的高水平赛事,更通过“音乐产业博览会”“国际音乐之都座谈会”“跟着金钟游成都”等“5+8”系列共80余场活动,将音乐与文旅、消费、生活深度耦合。

成都音乐坊串联黑胶广场、音乐大道打造的“音乐+文旅”特色路线,已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这便是“音乐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在刚刚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成都的“音乐文旅融合指数”高居15座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组第一。同时,成都还在音乐产业聚集、音乐原创活力、音乐演艺活力等核心指数上全面领跑,综合发展指数排名组别第一。

▲艺术家在街头表演

这份成绩单,也印证了成都以金钟奖为引擎,驱动“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成效:它让音乐从单一的演艺活动,转变为可消费、可体验、可带走的城市生活元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产值和城市影响力。

闭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篇章的序曲。当最后一枚金钟奖牌找到归属,它所激起的涟漪,将继续在这座城市扩散。成都,这座兼具烟火气与国际范的城市,正以一场持续六年的深情奔赴,与中国音乐的最高荣誉一道,共同谱写一曲“华彩乐章”。这曲乐章,既回荡在专业音乐厅的穹顶之下,也鸣响在街头巷尾的寻常日子里,成为成都迈向“国际音乐之都”路上,最动人的背景音。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