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为什么不同的纯音乐旋律能让人体产生不同的情绪?

发布时间:2025-10-30 18:26:13  浏览量:1

简单地说,音乐能让我们感觉到各种情绪,是因为它的节奏和音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比如,听到那种高高的声音、快速的节奏,你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就像有人在旁边一直鼓励你、加油一样。

听到那些低沉、缓慢的旋律呢,就好像有人在讲一个很温柔或有点悲伤的故事,整个人都会安静下来,甚至有点伤感。

这些声音其实就像一种“情绪暗示”,直接把你带入那个情绪里了,所以音乐没用一句话,却能让你开心、难过或者放松。

研究表明我们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大脑两侧纹状体腹部和左侧纹状体背部,左侧扣带前回以及左侧旁海马回会激活,这个时候往往会是有积极或者正性的情绪反应,而产生消极情绪或负性情绪,则会伴随着海马和杏仁核激活。

其一,学过音乐(音乐家)的和没学过音乐(普通人)的在情绪反应上就会有不同之处

崔恒武、章士正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音乐的情绪反应下,音乐家会表现出左侧颞区优势,而非音乐家则表现出右侧优势。

总体而言,以目前运用fMRI的方式所得出来的研究成果来看,能够肯定的是目前音乐与情绪的反应,与杏仁核等大脑边缘系统密切相关的。

其二,男女性别差异也会导致音乐与情绪的不同脑区反应。

Gaab认为,在音乐感受上,男性表现出颞叶偏侧化优势,这也说明女性颞叶是对称性加工而男性是非对称性加工。后继研究发现男性在左侧额叶背侧激活较之女性明显。

我们来尽量简单的讲讲大脑对声波的反应:

大脑首先接收声波:

音乐首先是一种声波信号,它通过耳膜的振动被感知

耳蜗将这些振动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负责听觉的区域——主要是颞叶

在这个阶段,音乐不过是简单的声音信息,但大脑的神经网络会进一步处理这些信号。

下面进入大脑的反应与处理阶段:

大脑结构与情绪反应: 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杏仁核,对情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当我们听到某些旋律时,边缘系统会自动与某些情感联结起来。

比如,较慢、下行的旋律往往被联想为悲伤,这是因为它们容易触发杏仁核中的“悲伤反应”——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机制。
另一个关键区域是前额叶皮层,它负责情感的认知评估。

当我们听到一段旋律,它可能会让我们联想到某种情境——如失落、希望、宁静等,这种认知关联会加深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

讲完了基本原理,我们再来讲讲具体应用。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听说过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中利用的正是音乐对人类情绪的这种直接影响。

不同旋律和节奏的音乐被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

例如,在治疗焦虑患者时,常使用缓慢、平稳的旋律,帮助患者逐渐放松下来,降低心率;而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则会使用一些更加欢快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来激活情绪,增强积极情感。

这些音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的情感中枢,调节大脑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的水平,从而带来情绪的变化。

语言是具体的、具象的,需要通过描述事件、人物和环境来传递情感。

音乐是抽象的、直观的,它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情绪感知系统,不需要通过具体的内容去铺垫。

这种抽象性让音乐在情感表达上更为迅速、纯粹和直接。

听到不同旋律时,你有没有发现它们对你的情绪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你觉得哪种旋律最能打动你,让你感受到强烈的情绪共鸣?

参考文献:

《音乐调式与速度诱发情绪的脑电和自主神经活动研究》,侯建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孙亚楠;刘源;南云,自然科学进展,2019.01

《音乐、心理与大脑》,张卫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

《音乐情绪感知的脑机制研究文献综述》,刘惠敏,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音乐诱发情绪测量及其影响因素》,于悦,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5),69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