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穿什么,实在不是去音乐会的重点

发布时间:2025-10-31 08:39:09  浏览量:1

对服仪与礼节,我其实常有许多质疑。

我并非标新立异,也没想打破规矩,但或许是曾在伦敦求学,处于这个阶级严重又势利市侩的社会,自然会有许多反思。

比方说为何正式场合不能穿牛仔裤?英国许多高级旅馆的餐厅或休息室,甚至禁止客人穿着牛仔裤。

这是因为牛仔裤“不得体”,还是纯粹阶级观念使然,认为“工人阶级穿着”没资格进入上流社会场合?

当牛仔装早已成为世界各大时装重镇每季伸展台上的常客,我们还能觉得它不合宜吗?而经过文史考古与思辨分析后,最后我们又该秉持什么原则,什么才是“合宜”与“合仪”?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绕远一点,从女高音朱苔丽给我的启发开始谈。

1.

不用追求奢华,

但要懂得欣赏与使用美好的设计

朱老师是国际知名的声乐家,意大利首位东方声乐教授。数年前她在台北演出美声歌剧顶冠巨作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的《诺玛》(Norma),更是台湾乐坛不朽记录。

朱苔丽桃李满天下,培育出百余位职业演唱家,而她所教的可不只是唱技。

“我有位学生很有天分,但要教的实在很多。

比方说他常穿球鞋来上课。我说了几次都不改,最后只好下通牒——再穿球鞋来,我就不教!我要他一定要穿皮鞋来上课,而且要买好皮鞋。冬天到了,也要给自己买件好的毛衣。”

意大利服饰举世闻名,朱苔丽是要学生“入境随俗”,体会精品文化,追求华贵外表吗?

就练唱来说,皮鞋和球鞋抓地方式不同,也会影响站姿。要唱得好先得站得稳,因此自然得穿皮鞋练唱。

我没有要学生追逐奢华,但的确要他们懂得欣赏与使用好东西。穿上好鞋子,感受车缝与版型的精妙;添上好毛衣,体会材质与设计的美好。

能够分辨差异,才会懂得品味,也才能把体会注入歌唱。

不然即使有好声音,却没好气质,在舞台上一走路就露馅,又怎能成大器?

所谓的“名牌”,对外人而言是高价精品,但意大利人称其为“伟大签名”(GrandeFirma),卖的是材料、技术、传承与创意。

2.

木心:世上穿着讲究者,

更在意的是「自尊」

艺术美感要从生活培养,体会好毛衣的轻软舒适,好皮鞋的柔韧合脚,就是最基本的美学训练。

而这也是朱苔丽作为老师所必须给予学生的教育,虽然美学甚至还是其次。

可能我管太多,但我真的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总是费心提醒,吃该如何吃,笑该如何笑。

人绝对可以透过后天学习变化气质,而气质可瞒不了人

有次和学生一起看歌剧《唐乔万尼》[注:DonGiovanni,K527,莫扎特受邀为布拉格歌剧院所写的作品。唐乔万尼(也就是唐璜,DonJuan)是西班牙传说中的好色男子。全剧嬉笑怒骂、乐趣横生,却也不时笼罩于阴暗恐惧的魔幻色彩之中,最后以唐乔万尼下地狱,众人重新过活收场。上演此剧需要音色性格不同的女高音与男中(低)音各三位,加上艰深的男高音与分量足够的男低音各一,堪称豪华至极的声乐飨宴],主唱声音很好,演技也佳。

在终幕晚餐一景,我更对学生说:’看他用刀叉的方式,就知道这人一定出身教养良好的家庭。’唐乔万尼这角色毕竟是贵族啊!

朱苔丽所举之例,也可在木心《素履之往》中见到对应:

评定一个美子,无论是男是女,最后还得经过两关:一、笑。二、进食。唯有冁然露齿,魅力四射。吃起东西来分外好看者,才是真正的尤物。”

那隐于文中,木心没有直接点破的,其实是气质与教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修为自会影响外在形象,而行为准则其实来自本心。

同样在《素履之往》,木心也提及他在餐厅“开枪”的故事:隔桌有二男子谈话,即使青年表示自己不好讲究,中年男子仍出言挖苦,谓世上但凡穿着讲究者,不外乎是要漂亮或求炫富——

“再有第三个——自尊。”已然食毕的木心擦了擦嘴,徐徐迤出餐厅。

3.

只把重点放在穿什么和被人观赏上,

而非音乐,那就错了

音乐会该怎么穿,其实没有一定规矩。目前除歌剧新制作首演、新乐季开幕或特殊场合音乐会(如颁奖或纪念)以外,一般鲜少期待听众“必着”正式服装。

即使是上面两种场合,通常也无严格要求。只要整齐清洁、自在舒适,即是良好服装,一般而言都可进入音乐厅。

当然每个地方的标准不同,你大可因地制宜:同样是德国,北方柏林相当随性,下身只着单车裤一样可以进入柏林爱乐厅,但南德慕尼黑可就保守慎重,七成以上的听众仍穿西装礼服。

如果你把欣赏音乐看得非常正式,把出席音乐会当成自我陶冶与教育,那么当然可以盛装出席。如果你因为工作、学校或家庭等状况,没办法在服装上讲究,也请尽管放心来听。以现在一般状况而言,听众其实真的很难穿着失礼。

不过也请记得,绝大多数的音乐家,在台上仍着正式服装演出

那不是为了炫耀外貌或夸示财富,而是对自己、对听众、对演出以及对艺术的尊重,而“自尊”更是一切服仪与礼节的根本。

如果你对自己的服装存有疑虑(可以穿凉鞋或拖鞋吗?),那就别做让自己担心,可能会失去自尊之事;如果你并不担心,那就轻松前往。

但以上建议,只限于没有明文规定服仪的场馆。若音乐厅明文禁止穿拖鞋入场,作为听众还是请遵守规定。

这世上也的确有严格要求服装的场合。此以深具传统的老式音乐节为多,如萨尔兹堡音乐节[注:萨尔兹堡音乐节(SalzburgFestival)创立于1920年,于莫扎特诞生地萨尔兹堡举办的夏季音乐节。原本以话剧和莫扎特作品为主,后来逐渐扩充,在卡拉扬担任音乐总监后更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音乐盛宴之一]或英国格兰德彭歌剧音乐节[注:格兰德彭歌剧音乐(GlyndebourneOperaFestival)创立于1934年的音乐节。原本只是私人宅邸演出歌剧,却逐步发展成著名歌剧盛会,每年五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举行。参加音乐节的听众必须穿着正式礼服,幕间可在邸园草坪或建筑回廊享用餐点,是其相当特别的传统],前者男士未打领带无法入场(现场提供领带租借),后者更“建议”男士着燕尾服——显然对此音乐节而言,西装还不够“正式”。

不过“正式”的定义,现在也有相当变化。

西方一般已经认为,着“各国传统正式服装”就算正式,不一定非得穿西式燕尾服或晚礼服。(难道唐装或和服就不正式?)对于欲在国外参加音乐节的听众,请在行前查明是否有服仪规范。毕竟那是主办单位立下的规矩,不遵守也不行。

不过,穿着实在不是去音乐会的重点。如果你把心思放在服装而非音乐,期待被人观赏而非自己要听到什么,那就错了。

音乐会真正该注意,也该严格要求的,是听众在音乐厅里的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