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孩子成为中学音乐教师,“非常感恩一路上帮助我的人”
发布时间:2025-08-07 11:21:13 浏览量:3
昌平区沙河中学的教室里,申海亮唱着歌曲,向底下的学生教授声学课程,旋律优美,嗓音空灵,令人陶醉。外人并不知道,眼前这位音乐老师,是一位视障人士。
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区的申海亮,从小眼睛就跟别人不一样,家人都以为就是普通的斜视,直到5岁时的一次就诊发现问题很严重。“不只是斜视、弱视,带他去大医院看看吧。”在同仁医院,申海亮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弱视、视神经发育不全、先天性白内障等多种眼疾。
从那一刻起,申海亮的人生便黯然无光。
7岁时,申海亮进了一所普通学校,但因看东西震颤,黑板看不清,书写也困难重重,课后作业难以完成。两个月后,申海亮被迫离开校园。父亲一边带他在城里看中医,一边自己教他读书写字。那时候,唯一与申海亮做伴的只有一台收音机,寂寞的时候,他就听着歌跟着轻轻哼唱。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申海亮16岁。“孩子快成年了,总要自食其力。”父亲将申海亮带回了顺义农村,教儿子干起了农活。一天,申海亮因为眼睛看不清,误把稻子当成杂草,遭到家人的责骂,“你是不是个废物?”陷入绝望的申海亮一度想轻生,所幸家人及时发现,把他送往医院。
在医院,申海亮继续用收音机听音乐、唱歌解闷。“孩子,你唱歌真好听!”护士夸赞他的歌声。当时病房里还有一位病友是拉小提琴的,也鼓励他,“你的乐感真的很好,音调、音色都很准,未来或许能成为歌唱家。”这些温暖的话语,让申海亮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音乐,成为了申海亮眼中的一束光。
出院后,申海亮找到自己的舅舅——一名小学音乐老师,从识谱、读谱开始学。又经自己幼儿园音乐老师介绍,联系到顺义区一位知名音乐老师,对方决定免费教他音乐。
这位老师在顺义区少年宫工作,申海亮每周都风雨无阻,赶20多公里的路程去上声乐课和视唱练耳课。他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练声,并把歌谱全部背下来,用琴来练习音准。一节一节地学习、一遍一遍地试错,他拿出比别人多两到三倍的时间进行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为了帮助他学习,村里也找到了一架旧的脚踏风琴,申海亮便在那架老旧的风琴上一次次地练习音准、和弦。“眼睛看不清楚,心可以感受。”申海亮通过音乐慢慢“看”到新的世界。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学习了一年多的音乐后,1990年5月,申海亮代表顺义区残联参加全区歌手大赛,获得第一名;同年10月,又在北京市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成为远郊区县唯一获奖者。
为了自食其力,在顺义区残联的帮助下,申海亮进入当地一家开关厂工作。白天从事车间包装,下班后,他就找地方练习钢琴。
不久后,他得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培训班招生,便拿着打工攒的钱找了过去。当时,一位老师弹着钢琴,让申海亮跟唱。“你的音乐资质跟我们的本科生不相上下。”后来申海亮才知道,这位对他十分欣赏的老师便是北师大音乐系主任杨立梅。培训班结束后,杨立梅主动收申海亮为弟子,“你一个月来我家一次,我免费为你上课。”在杨立梅老师的指导下,申海亮不仅学会了钢琴,还学习了作曲技巧。
1994年,得知顺义区木林中学招代课老师,申海亮又主动找去,说明来意。那是申海亮第一次离校园这么近,他抓住代课机会,从写教案学起,练板书、学上课,逐渐适应了教师角色,也慢慢成为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老师。在他的辅导下,初三年级10名音乐特长生全部通过了师范学校的考核。
那一刻,申海亮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的人生也因对音乐的热爱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1998年,申海亮顺利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首位从该校毕业的残疾人,随后入职昌平区沙河中学。
“音乐给我打开了一扇窗,给予我生活的勇气,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申海亮直言,成为一名高中音乐老师,是自己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我非常感恩音乐道路上帮助我的人,他们无私倾囊相助,帮我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证明自己不是废物……”
2008年,申海亮还以残疾人音乐家的身份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出;2019年,他应邀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合唱和吉他课程的老师,连续几个学期,他的课程堂堂爆满,学生们争相报名……
申海亮的视力也在一点点地变好,经历了4次高风险的眼部手术后,他的右眼视力基本达到了0.1。他感恩每一位曾施以援手的人,正是这些温暖的力量帮他渡过了重重难关。如今,他正在编写《新路径古典吉他入门教程》,希望将自己的音乐知识传授给更多学生,让他们通过音乐陶冶性情、丰富自己。
记者: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