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戏剧日:省人艺出品话剧《谁在敲门》成都迎首演
更新时间:2025-03-28 15:29 浏览量:5
一扇门,锁住了三代人的烟火,柴米油盐的日常在门缝里发酵,时代巨浪在叩门声中轰鸣……3月27日,由喻荣军编剧、王筱頔导演的现实题材话剧《谁在敲门》在成都上演,此次演出,是《谁在敲门》继重庆首演后的成都专场演出。
话剧《谁在敲门》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罗伟章的同名小说,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以川东大地为背景,通过许家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折射出社会剧变下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个体身份的挣扎。故事从许成祥老人的寿宴切入,家族成员因城乡差异、利益纠葛与情感矛盾相继登场,在“敲门声”的隐喻中展开对土地眷恋、生存困境与人性异化的深刻叩问,借由三代人的情仇爱恨与命运沉浮,呈现出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中国乡土画卷。
作为文学成果转换的典范,《谁在敲门》将罗伟章63万字的鸿篇巨制浓缩为三个小时的话剧,既保留了原著对乡土社会的深刻洞察,又通过戏剧语言赋予其新的艺术维度。编剧喻荣军在改编中提炼出“家族裂变”与“时代叩问”双线叙事,将小说中绵密的心理描写转化为极具张力的舞台冲突。导演王筱頔更以“场景蒙太奇”手法,通过川东老屋与县医院场景的交替,隐喻城乡文明的割裂与交融,实现了文学意象的视觉化再生。
舞台让文字有了呼吸,演员的表演让角色从纸页上站了起来,这一转换过程不仅是对原著的致敬,更是对文学内核的创造性拓展。
看完成都站的演出,看过原著的观众表示,“小说提供深度、复杂性和想象基础。话剧赋予直观性、现场感和集体共鸣。尤其是其中的方言和生活化场景,特别能触动我。”
作为川渝两地首次联合投资出品的话剧,《谁在敲门》集结顶尖创作团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一级编剧喻荣军提炼原著63万字精华,以“绵密的现实主义抒写”聚焦人性与时代变迁;文华导演奖获得者、一级导演王筱頔则以“细节真实与诗意表达”平衡戏剧张力,在有限舞台释放无限情感。舞美、灯光、音乐、服装造型等设计团队通过多层次艺术语言,将原著的文学性转化为震撼的视听体验。
演员阵容同样亮眼,王弋、李淼等实力派演员以细腻表演刻画角色复杂性,鲜活的人物群像令观众直呼“每个角色都像身边人”。
值得一提的是,话剧《谁在敲门》首创主创“版税制”取酬模式,将收益与演出场次挂钩,推动剧目走向常态化演出,为行业提供创新范例。这一机制不仅激励艺术创作,也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感受戏剧魅力。
《谁在敲门》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面时代的镜子、一次对城乡中国的凝视。它用艺术叩问城乡裂变中的个体命运,聚焦时代浪潮中的选择与坚守,以川渝文化为底色,书写平凡生命的史诗,让观众在剧场内外听见“门后的回声”。正如编剧喻荣军所言:“这扇门既关着过去,也开着未来——敲门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心。”
3月27日正值“世界戏剧日”,为拉近观众与戏剧艺术的距离,剧组特别举办《从纸页到舞台的文学跃迁:话剧〈谁在敲门〉艺术分享会》。小说原作者罗伟章、导演王筱頔、灯光设计师邢辛,以及主演王弋、李淼、李成龙、姚东伯等主创齐聚现场,与80余位观众展开深度对话。
成都站演出将持续至3月29日,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去现场见证这场“思想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省人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