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南京市话剧团青年演员挑大梁,新作口碑炸裂!

更新时间:2025-04-28 17:40  浏览量:2

## 南京话剧团"90后"挑大梁:当年轻血液撞上百年艺术,炸裂的不只是口碑


南京市话剧团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


"太震撼了!完全颠覆了我对话剧的认知!"走出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的小剧场,95后观众林悦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她刚看完南京市话剧团全新原创话剧《金陵十二时辰》,这部由清一色90后青年演员挑大梁的作品,正在南京掀起一股话剧热潮。


一、青年军"破圈":从"配菜"到"主厨"的惊艳蜕变


在《金陵十二时辰》的排练厅里,主演陈墨正和导演激烈讨论着一个场景的处理方式。这位28岁的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去年还在剧中跑龙套,如今已是扛鼎男主角。"第一次看到剧本标注'主演:陈墨'时,我的手都在抖。"他笑着回忆。


这样的故事在南京市话剧团并不罕见。团长李蔚介绍,团里35岁以下演员占比已达62%,去年排演的7部新剧中,4部由90后担纲主演。"我们刻意压担子,比如让青年演员参与剧本围读,在创作初期就介入角色塑造。"


这种大胆用人策略收获了意外之喜。数据显示,青年演员主演的剧目上座率同比提升23%,《金陵十二时辰》开票48小时即售罄,创下该团非节假日档期销售纪录。


二、口碑炸裂背后的"青春密码"


在豆瓣戏剧板块,《金陵十二时辰》以8.9分高居近期话剧榜首。专业剧评人"幕布之后"分析:"这些年轻人把Z世代的审美基因注入了传统话剧,像加入'沉浸式互动''即时影像'这些新玩法,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编剧张桐透露创作秘辛:"我们做了200份年轻观众问卷,把大家吐槽的'话剧太端着'的问题全列出来,然后对着改。"于是剧中出现了用南京话演绎的莎士比亚式独白,用街舞替代传统走位的桥段,甚至设计了观众扫码决定剧情走向的"分支结局"。


更令人惊喜的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舞台设计师王颖展示了一个AR特效:"当主角穿越时空时,观众通过手机能看到虚拟的秦淮河在剧场流淌,这种体验在话剧史上可能是首次。"


三、老戏骨眼中的"后浪现象"


国家一级演员周广民在剧中甘当绿叶,饰演只有三场戏的老茶客。"看着他们在台上发光,我比自己当年拿奖还高兴。"他指着排练厅墙上"传帮带"的标语说:"现在倒过来了,年轻人教我用直播宣传剧目,带我们玩剧本杀找表演灵感。"


这种代际碰撞产生了奇妙化学反应。在《金陵十二时辰》的高潮戏中,周广民饰演的角色与青年主演有一段长达8分钟的即兴对白,这段未被写进剧本的碰撞,成为每场演出的最大亮点。


四、从南京到全国:青年力量的"破壁"效应


这股青春风暴正在产生涟漪效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发出邀请函,杭州大剧院主动提出联合制作。更难得的是,该剧吸引了47%的首次观看话剧的年轻观众,这个数字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我们正在筹备'高校戏剧实验室'。"李蔚团长展示着计划书:"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创作,下一部剧可能会诞生00后编剧。"在她身后,青年演员们正在排练新段落,手机支架上的直播显示已有2万人在线围观。


当最后一场的掌声响起时,观众席站起的不只是年轻人。65岁的退休教师吴芳擦拭着眼角:"我看了40年话剧,从没想过这门艺术能这样年轻,这样有生命力。"或许,这正是南京市话剧团给中国戏剧界的最珍贵启示: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让传统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