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5-08-28 02:59:41  浏览量:3

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质,以“以美育人”为核心目标,旨在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提升审美能力

、传承文化精神、促进情感与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使音乐成为其终身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滋养心灵、丰富精神世界。

几年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频共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促进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村中小学音乐也与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样,存在不少问题困难。笔者通过近年来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调研,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较为突出的十个方面问题,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予以改进。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十个问题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结合实际情况,可梳理出以下十个突出问题:

1. 课程设置形式化。未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音乐课,课时被语文、数学等“主科”频繁挤占,甚至部分学校仅在低年级象征性开设。

2. 硬件设施较为匮乏。缺乏专用音乐教室,钢琴、手风琴等基础乐器稀缺,多数学校仅靠教师用手机或老旧音响播放音频,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专业师资严重短缺。专职音乐教师占比极低,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系统的音乐专业训练,难以开展规范教学。

4. 教师待遇与发展受限。音乐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处于弱势,专业培训机会少,导致教学积极性不高,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5.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材多以城市学生生活背景为主,缺乏农村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传统歌谣等内容,学生缺乏共鸣。

6. 教学方法单一固化。以“教唱歌曲”为主要模式,忽视乐理知识、节奏训练、音乐欣赏等内容,难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7. 评价体系空白缺失。缺乏针对音乐教学的科学评价标准,既不考核学生的音乐能力,也不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8. 家校认知存在偏差。多数农村家长认为音乐学习“无用”,更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对音乐教育缺乏支持,甚至反对孩子投入时间学习。

9. 课外音乐活动不经常。几乎没有合唱团、乐器兴趣小组等课外音乐组织,缺乏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等实践平台,学生展示机会少。

10. 与本土文化脱节。未能挖掘和融入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如地方戏曲、民歌、传统乐器等),导致农村孩子对本土音乐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

二、改进加强音乐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可操作性,笔者提出以下十条对策建议。

1. 强化政策保障与执行力度。农村中小学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明确课时占比,建立监督机制,杜绝主科挤占音乐课现象。地方政府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将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师资薪资等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源稳定供给。

2. 尽可能补齐硬件设施短板。应 按标准建设专用音乐教室,配备基础乐器(如口琴、竖笛、手鼓等成本较低的乐器)、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满足基本教学需求。 鼓励社会捐赠闲置乐器或资金,通过“公益助学”等形式补充硬件资源。

3. 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人社等部门应定向培养农村音乐教师,扩大免费师范生中音乐专业招生规模,要求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一定年限。 实施“城乡对口帮扶”,组织城市优秀音乐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同时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线上线下培训。

4.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给予音乐教师公平机会,适当增加农村音乐教师的补贴,改善工作待遇。 建立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教研活动,提升职业成就感。

5. 开发本土化教学内容。学校要 组织教师挖掘当地民间音乐资源(如民歌、戏曲、传统乐器等),编写校本教材,将本土文化融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结合农村生活场景设计教学案例(如以农耕、节庆为主题的歌曲创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6. 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要推广“参与式教学”,通过合唱、乐器合奏、音乐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乐理、节奏等知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入优质音乐课程视频、线上名师讲座,弥补农村教学资源不足。

7.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制定音乐学科评价标准,将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演唱、乐器演奏)、音乐素养(如欣赏能力、创作意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定期评估学校音乐教学质量,将评价结果与学校考核挂钩,倒逼教学质量提升。

8. 引导家校观念转变。学校应通过家长会、乡村广播等形式,宣传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纠正“音乐无用论”的认知。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音乐活动(如亲子合唱比赛),增强家长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9. 丰富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成立校园合唱团、乐器兴趣小组等,定期开展排练和展示活动;利用节日(如六一、国庆)举办文艺汇演,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联合乡村文化站,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艺活动,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10. 传承与融合本土文化。学校要 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开设地方戏曲、民歌演唱等特色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本土艺术。 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家乡的音乐故事,通过创作歌曲、编排舞蹈等形式,传承和活化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