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苏州湾即将首演——东方威尼斯的夜,被诗与光点亮
发布时间:2025-08-29 16:23:21 浏览量:2
苏州,一座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城市。水脉织就了她的骨架,园林点缀了她的气质,温婉而克制,却又蕴含着穿越千年的诗意。
七百年前,但丁用《神曲》描绘了人类灵魂的三重旅程:地狱的压抑、炼狱的攀登、天堂的明亮。七百年后,这部意大利原版音乐剧《神曲》第一次走进苏州湾大剧院,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遇。
园林的借景、透景与留白,正对应舞台上的纱幕叠景与光影层次;江南的细韵与长气,与意大利歌剧的咏叹与合唱托举暗暗呼应;而“东方威尼斯”的开放与温润,更让这部亚平宁的史诗找到了新的共鸣。
意大利殿堂级音乐剧《神曲》作为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项目,于8月29日至8月31日在苏州湾大剧院开启苏州站演出。
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碰撞,不朽诗篇的现代重生
意大利音乐剧《神曲》由意大利MIC公司制作,“我们歌剧”独家引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出品,中演院线下属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担任联合出品及全国巡演运营。
音乐剧《神曲》以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同名诗篇为蓝本,以颠覆性的摇滚、流行与歌剧融合风格,用跨越时空的艺术想象力,为但丁的不朽巨著注入当代生命力。
全剧通过三个风格迥异的音乐篇章,构建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精神宇宙——“地狱篇”以爆裂的摇滚乐为基调,电吉他的嘶鸣与工业打击乐的冷峻节奏,将灵魂的沉沦与挣扎化为直击心脏的声浪,再现《神曲》中描绘的九层地狱,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炼狱篇”转而采用融合爵士与古典弦乐的抒情叙事,在摇摆的钢琴旋律与木管乐的低语中,展现忏悔者走向光明的救赎之路。
“天堂篇”则以恢弘的交响诗篇收束,当女高音的天籁咏叹与管风琴的圣洁和声交织攀升,结合穹顶LED屏营造神圣而恢弘的“天堂圣光”场景,使得整个剧场仿佛化作通往神圣之境的阶梯。每一个篇章都以最恰如其分的形式被音乐诠释,使但丁的传世巨著在艺术舞台上得以重生。
从街区到地标:艺术与城市的温暖相拥
在快闪与见面会中,《神曲》提前走进了苏州的街区与公园;在首演的舞台上,它即将与城市完成真正的拥抱。
8月27日下午,八位主演与四位舞蹈演员出现在仁恒仓街。他们带来《神曲》8分钟选段,与观众合唱《世界赠与我的》,舞蹈演员现场教学“上行步伐”,最后全场合唱《茉莉花》。街角的灯火与合唱,把夏夜点亮成了一场开放的“预演”。
歌林公园的大厅被布置成温暖而亲近的表演空间。主演们与观众面对面,分享巡演的点滴与舞台背后的故事;他们再次清唱与合唱,舞蹈演员邀请观众一同学习“上行”的步伐。当《茉莉花》在室内唱响时,悠扬的旋律仿佛让整个空间都染上了江南的气息——诗意与热烈在此刻交织,成为苏州独有的记忆。
8月28日,主演们走进 WEWORD 流行歌曲展,尝试用歌声与当下流行文化对话;随后,他们来到苏州广电总台接受全英文采访,向媒体推荐《神曲》,讲述为什么这部音乐剧会在中国不断收获共鸣。
当天傍晚,八位主演登上“苏州之眼”摩天轮,眺望夜色。在地标下清唱的片段,成了社交平台刷屏的影像。高空与光影,正好对应《神曲》的主题——从黑到光,从地面到天堂。
这一系列活动,让苏州先一步进入了“神曲时刻”。观众纷纷打卡转发,媒体持续报道,《神曲》在苏州的热度迅速点燃。
《神曲》的现代诠释:一场视听与心灵的震撼之旅
700年前,但丁写下了他的传世巨著《神曲》,用诗句描绘了人类灵魂的三重旅程:在地狱直面阴影,在炼狱攀登希望,在天堂抵达光明。
这部作品奠定了意大利文学的基石,也成为整个欧洲精神地图的一部分。如今,意大利原版音乐剧《神曲》将这条七百年的诗意之路搬上舞台,用歌剧血统的长线旋律、恢弘合唱和象征性的舞美结构,让观众真切走完一条“从黑到光”的道路。而当《神曲》来到苏州,这段旅程有了格外独特的回声。
在这样的江南水乡,《神曲》不只是一次演出,而是一种与城市的互文。舞台的光与声,正好与苏州的水与诗相接。观众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但丁的史诗,更是属于自己的精神之旅。
截至目前,《神曲》已经走过了5个城市,为观众们呈现25余场演出,收获了各地观众的广泛好评,演出现场的掌声与欢呼交织,返场时合唱的画面更是令人难忘。在舞台的光影之外,《神曲》的名字也频频出现在各类官方媒体与权威平台的报道中。它不仅是观众朋友圈里的热词,更是新闻头条上的文化事件。这份来自官方与媒体的关注,不仅印证了它的艺术高度,也让《神曲》的热度跨越剧院,蔓延到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苏州站之后,《神曲》将继续其中国史诗之旅,前往香港、上海和杭州三地城市巡演。这场跨越700年的艺术盛宴,将持续点燃中意文化交流的热情,为两国携手迈向更广阔的未来铺设坚实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