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勇担当 开创未来奏强音|中央音乐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5-09-18 22:12:13 浏览量:2
9.18!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
94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
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不忘曾经烽烟起,心中长鸣警钟声。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中央音乐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于9月18日下午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和总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伟大抗战精神,通过沉浸式历史教育与主题式现场教学,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学校党委书记沈国华带队,校领导、中层干部、离退休老教授、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赖生亮陪同参观。
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线,设立“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战略支撑”“伟大胜利”等八个展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厚重文物,生动再现1931年至1945年间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以深沉的家国情怀,谱写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壮丽史诗。参观人员在史料图片墙、文物陈列与多媒体演示前驻足凝望,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深刻感悟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贡献和深远启示,体会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
参观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会见了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沈国华一行。双方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合作交流,发挥音乐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的独特优势,引导师生在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的大舞台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央音乐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此次学习既是一场生动鲜活、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与初心使命重温。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纪念活动这一生动爱国主义教材,将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精气神运用好、发扬好,转化为干部师生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让红色音符永远跃动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中。
参观感想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站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前,看着那些黑白照片里战士们冲锋的身影,泛黄的救亡歌谱,《黄河大合唱》的手稿……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风在吼,马在叫”的旋律依然如黄河水般汹涌。作为音乐家,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些音符曾经是射向敌人的子弹,更是战火中人们的精神支柱。冼星海等音乐先辈以乐谱为战场,将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化作顽强声音,直到今天,这些音乐仍然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作为一名作曲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怎么写曲子,在理论和技术上教授他们,更要让他们明白:真正的音乐,传世的音乐,应和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它们既属于历史,又超越了时代。我们要写的音乐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一部分,也应扎根于这片土地,传递这个时代的声音。
最打动人心的创作,应该是源于为时代、为人民真诚表达的信念。
正义必胜!让经典的音乐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的民族精神通过音乐代代相传——这是对先辈最好的纪念,也是对音乐创作最诚恳的态度。
——作曲系系主任 郝维亚
今天的沉浸式学习,让我深受触动:一是展览既有令人震撼的宏大叙事,逼真写实的战争场景复原,也注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用一件件静默无声却又最触动心灵的展品,以物证史,以物叙事。二是展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将珍贵文物、档案文献、艺术影像、历史场景、音乐音响等加以立体呈现,为观众提供了多重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增强了观展的参与性、互动性。这对于校史馆建设,也有着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14年的艰苦卓绝,铸就了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要和部门一起,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工作职能,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为师生服务”的主体职责,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以文化人,以史育人。
——档案馆(校史馆)馆长 宋学军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纪念馆展厅内情景还原的地道战场景、《我要去延安》雕塑、由5000 张老照片组成的矩阵墙面、定向音箱里的抗战歌曲、家书视听空间等等,都令我仿佛亲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深切感到历史不再遥远,缅怀先烈们的家国情怀。特别是当我看到新四军音乐工作者晓河创作的部分歌曲手稿、《黄河大合唱》歌片和油印本,以及音乐家冼星海的入党申请书手稿时,强烈感受到当年的音乐工作者以音乐为武器,创作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凝聚民族意志、动员民众抗日、鼓舞前线士气、唤醒民族意识,成为文化抗战的重要力量。
80年过去,历史提醒着我们: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更需守护。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铭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民族解放,更要以“开创未来”的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基金会校友会音乐孔子学院党支部书记 凌钢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次涤荡心灵、叩问初心的思想淬炼。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实物与文献向我们生动展现了全面抗战的磅礴画卷,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浇筑起救亡图存的长城,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在授课中要有机融合抗战精神,将抗战历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生动透彻地传递给同学们,引导同学们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众志成城英勇抗战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部教师 李文博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跟随学校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
走进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与抗争。我深切感受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这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党员带头人,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追求艺术的高峰,更要帮助他们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音乐可以传递力量,艺术能够振奋精神。我们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用艺术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音教学院辅导员 左硕
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启迪。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无声见证,这些实物史料与场景还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深刻揭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展览主题。这场观展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激励当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作为央音学子,我更加认识到艺术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我们应当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用音乐传承民族记忆、弘扬爱国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青年一代必将不负时代重托,以专业所长服务人民,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音乐学系 2022级本科生 张誉龄
近期发布
党委书记沈国华为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捷报频传!我校金智成同学荣获国际管乐大赛四项大奖
创造历史!央音学子王丽雅斩获第74届德国ARD国际音乐大赛钢琴组金奖、观众奖及评委会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