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年年话剧票秒售罄,这个戏剧节令人惊叹的地方在哪?

发布时间:2025-10-28 00:33:57  浏览量:4

游记不是让读的人感到羡慕的东西,而是通感一些有趣和美的故事画面,给大家一些想来这里的瞬间。这些瞬间不用太强大,不用给大家非来不可的念头,能在今晚睡前存在一会就好。

本文作者/小哥

写在前面

我现在在乌镇的星巴克里打字,本来这是一篇随手的短文分享,但越写越多,就成了一篇关于乌镇戏剧节的游记。

这是我第四年来这里,关注我们比较久的朋友可能还记得,第一年去的时候我给大家拍过一个乌镇的“月亮”——

今年进入乌镇的第一个夜晚,我就特意又去拍了一个——

21年去的时候,我在深夜的乌镇还做过一次直播,没有画面,只有声音,我和大家聊天,但主要是给大家听一听那刻的乌镇。

那晚我绕来绕去穿行在古镇里,街上有参加戏剧节的外国朋友,各种国家的语言都在那天进入我的耳机里,英语和我家乡的吴侬软语混杂在一起,甚至有欧洲的戏剧人正在乌镇街边本地人的菜馆里试图理解“白水鱼”是什么,这形成了一种跨越文化的安宁。

今晚也是我离开乌镇之前的夜晚,突然想用文字的形式,再给大家写写这几天在乌镇戏剧节的几个瞬间。

正文

我一直觉得游记的不是让大家感到羡慕的东西,而是通感一些有趣和美的故事画面,给大家一些想来这里的瞬间,这些瞬间不用太强大,不用给大家非来不可的念头,能在今晚睡前存在一会会就好。

所以我想从一些社交软件上看不到的东西开始分享,比如乌镇的垃圾桶。

一.乌镇的垃圾桶是活的

标题这句话是字面意思,每个垃圾桶顶上都被工作人员种了小花小草,看起来还有人定期修剪,像给垃圾桶修剪发型,这让每个垃圾桶都长得不太一样,甚至你可以就着发型的刻板印象去猜他们的性格,我等戏候场的时候无聊,还给ta们都取了名字。

这个平头的叫刚子,旁边的是他的bro,他们下班后打算一起去打篮球。

左边这个头上有黄色小花的叫拉,她一直很苦恼头顶的小黄花为什么没有她旁边的同学多。

红色小花的叫镇镇,是最早来这里上班的垃圾桶,所以他的名字来自乌镇的全名——乌镇其实并不是一个镇,是一个景区,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行政名叫乌镇镇,ABB,可爱的叠词。

这一对满头脏辫的姐妹是今年刚刚来这里的,我问他们来自什么国家,她们问我听不听嘻哈。

最后是这两个我见得最多的垃圾桶,叫大毛和二毛,因为是离景区出入口最近的一对,我老是路过,他们不爱说话,还不爱洗头。

因为每个垃圾桶都是一对一对的,一个可以回收的,一个不可回收的,“回收 X 不可回收”看起来就挺互不理解水火不容的,这可能是乌镇自己的《再见爱人》。

二.厕所在哪里?

垃圾桶都聊了,那再聊聊乌镇的厕所。

今年有一部戏叫《厕所在这里》,是独角戏女王黄湘丽第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乌镇非常尊重戏剧,给每一部特邀戏都会有海报,巨幅的那种,放在剧场附近的墙上。

这部戏的海报又尤其简约,长这样。

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大量想上厕所,但对戏剧节并不熟悉的游客,真的来这里四处找厕所,乌镇又在底下加了一行字。

“真的厕所不在这里”

但戏剧和现实重叠的时刻还在发生,那天这部戏检票的时候,检票的工作人员总是被一句话问住——“厕所在这里是吗?”

“真的厕所还是戏?”

“真的厕所不在这里,在那里”

“哦你说戏啊,在这里按单双号排队”

他应该不知道,这部戏的故事,讲得是一个在公园指引厕所的男人,遇到了一个想要自杀的女人,然后发生的荒诞故事。

这位指了一天真厕所的检票大叔,无意中比观众先一步进入了戏剧,给我们微微剧透了一下。

三.好戏和烂戏

乌镇同时有中国最好的戏剧和最烂的戏剧。

我看过那么多的戏剧,最好的和最差的都来自这里,今年我甚至遇到了让我在谢幕时想要拒绝鼓掌的烂戏,但也在同一天里看到了不止一部戏剧“好东西”(指质量)。

我总是给大家推荐乌镇戏剧节,但我也希望能避免给大家一种,来乌镇戏剧节总是能看好戏的印象。

乌镇戏剧节乐意为那些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和欣赏的东西提供一个舞台,找到那一小撮它的受众,这是对戏剧很清醒的认知——戏剧本身还是小众事物。

这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乌镇对待戏剧的一种包容,它只提供舞台,其他的都是戏剧自己的事情,不管是观众的掌声还是骂声,不管观众认不认识你。

我也提一下我今年开到的一些“好东西”,但因为这些戏大家暂时还看不到,所以我尽量只是推荐,不做解读,给大家留一个印象就行。

一部叫《杂物间的麦克白》(导演\编剧林溪儿),前这部戏已经在北京有巡演了,豆瓣有8.6的高分。

讲述一个全职太太,因为一次意外的试戏,演了一次麦克白,而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

我最喜欢这部戏的结尾,什么都没发生变化,观众期待的成功和出走都没有发生,但主创却又让“改变”如此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了。

《跷跷板定律》(导演\编剧韩燕楠菲),这个戏在上海也已经有小剧场巡演了,是最近几年我看过最喜欢的一部国内戏,非常勇敢又诙谐地讨论了“一个妈妈想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瞬间”。

《明堂夜雪》(导演\编剧朱虹璇),这部戏是话剧九人出品的,我预期特别高,但依旧没有失望,虽然是带着很强的女性主义预期的作品,但居然没有陷入老生常谈,谈论了很多女性视角下的新东西,比如借着历史上上官婉儿刺杀武则天的事情,讨论当女人要拿到权力,是要让自己更像一个男人,还是去寻找女人自己的道路。

这些戏肯定都会在接下去继续巡演,大家可以多多关注。

好啦,写完我就要离开乌镇了,我很喜欢这里,这里也是我家乡的一部分,希望大家也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