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AI音乐创作进入变现期:程序员“副业”月入数万背后的产业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7 21:20:47  浏览量:3

"这歌真是AI写的?"当程序员Yapie用DeepSeek和Make Best Music工具在3小时内完成《七天爱人》时,没人想到这首以"暗恋到分手"为主题的歌曲,会在网易云音乐狂揽200万播放量,版权收入更突破数万元。2025年的音乐圈正经历一场静默革命——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而是成了程序员们下班后搞钱的"第二曲线"。


程序员副业新宠:AI音乐创作门槛有多低?

与传统音乐创作需要数年乐器训练不同,现在的程序员只需输入关键词,AI就能在几分钟内生成旋律、和弦甚至歌词。2025年1月,《原神》玩家用游戏台词+Suno工具创作的《奥奇坎竟是我自己》在B站爆红,640万播放量背后,是AI对二次元文化的精准捕捉。

更惊人的是,今年7月拥有百万月听众的乐队Velvet Sundown被曝作品全由Suno生成,这场"AI假唱"风波直接将音乐圈的透明度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记者亲测用Suno生成一首古风歌曲,输入"江南烟雨/离别/琵琶"后,AI在2分钟内输出完整作品,旋律竟比某些网络歌手更抓耳。

市场爆发:70亿美元蛋糕怎么分?

截至2025年10月,AI已生成超1亿首乐曲,这个数字超过人类百年音乐创作量的总和。业内预测,2026年AI音乐市场收益将达7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要为AI音乐花5块钱。流媒体平台成为最大赢家——Spotify等平台已开设AI音乐专区,部分作品播放量甚至超过人类歌手。

但钱并不好赚。某音乐平台负责人透露:"AI歌曲的版权归属混乱,有些创作者用盗版工具生成后倒卖,导致平台频繁下架。"为此,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已要求创作者标注AI生成内容,否则将限制推荐。

技术升级:多模态创作时代来临

专家预测,2026年将出现整合文本、图像、音频的"AI创作操作系统"。届时,用户输入"赛博朋克风格/电子乐/失恋主题",AI不仅能生成歌曲,还能自动设计专辑封面、编写宣传文案。但技术狂欢背后,音乐人的焦虑愈发明显。

"AI能模仿周杰伦的咬字,但模仿不了他的青春。"某音乐制作人表示,"去年我们用AI复刻了《以父之名》的前奏,数据显示90后听众根本听不出区别,但00后觉得'没有灵魂'。"这种代际审美差异,正在重塑音乐市场的规则。

人机协作:未来音乐长什么样?

当前AI音乐创作者的变现路径已清晰:流媒体播放分成(占比45%)、版权售卖(30%)、商业授权(25%)。对于程序员群体而言,这类副业的技术门槛极低——会写Python代码的人,学AI音乐工具只需2小时。

但完全依赖AI也有风险。某创作者用AI生成100首歌曲投放到平台,结果只有3首播放量破万。"后来我发现,AI写的'土味情歌'同质化严重,真正赚钱的还是那些加入个人故事的作品。"Yapie的经验揭示了一个真相:AI是效率工具,但情感表达仍需人类完成。

当AI开始写歌,音乐圈的"人机大战"才刚刚开始。对于普通创作者而言,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让AI成为自己的"数字乐手"——毕竟,能写出《七里香》的,永远是那个叫周杰伦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