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8月,成都音乐产业整体产值规模达425.58亿元
发布时间:2025-10-28 14:35:16 浏览量:2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音乐文化底蕴绵延千年,从古蜀金沙的商周石磬,到前蜀永陵的“二十四伎乐”,再到杜甫笔下“锦城丝管日纷纷”,早已铸就“音乐之都”的底色。成都文化旅游实力保持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3.07亿人次,诞生了《哪吒》《王者荣耀》等数字文创顶流IP,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10月28日,在成都音乐产业招商推介暨视听产品推广活动中,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天昊介绍了成都音乐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成都文化旅游实力
保持全国第一梯队
李天昊说,成都拥有强而有力的音乐产业政策保障,早在2016年,成都便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了首个音乐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2022年,成都围绕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发展新目标,更新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促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引培人才企业、激励原创音乐、繁荣演艺市场等六个方面,单次给予50万至300万不等的资金奖励。
2024年,成都紧抓演艺经济发展机遇,出台了《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支持打造原创旅游演艺项目的政策,以票务、场次、影响力为标准,扶持奖励演出经纪机构、演艺企业、票务公司、音乐人才工作室、演艺载体、原创旅游剧目等,最高给予300万元支持。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出台省级政策,对在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给予更大资金激励,企业享受省市区三级演艺政策联动叠加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
目前,以武侯区、金牛区、龙泉驿区为代表的相关区(市)县,结合自身资源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集聚发展”“支持赛事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助推全市音乐产业全面发展。
2024年成都音乐产业
首次突破600亿元
成都拥有完备且多元的音乐产业体系,覆盖创作、制作、演出、教育培训、版权交易等各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紧密协作,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李天昊向大家提到一组数据:2024年,成都音乐产业全年产值达609.17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元。2025年1—8月,成都音乐产业整体产值规模425.58亿元,同比增长5.06%。
这一成果得益于成都汇聚超过3600家音乐企业,已初步形成了成都音乐文创园、东郊记忆、梵木创艺区等一批标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音乐融合发展园区,还推进洛带古镇、白鹿古镇、平乐古镇、街子古镇、安仁古镇等音乐小镇进行差异化打造,持续开展音乐季等音乐活动,在各个层面,积极促进音乐与科技、文旅、消费等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拓展音乐产业的边界与发展空间。
此外,成都拥有高标准、高能级的音乐载体设施。目前,成都有满足各类演艺需求的载体设施,拥有综合剧场、专业音乐厅108个,座位数超8万座,能够满足5000人规模以上大型演出场馆(场地)近20个。在户外场地方面,具备承办大型音乐节的成熟配套条件和丰富的保障经验。在城市演艺新空间方面,适合举办各类多元的演出以及音乐产品发布会等活动。
音乐人才集聚
大咖在蓉成立工作室
成都还拥有极具影响的音乐品牌和强劲的演出市场。李天昊说,近年来,成都成功承办了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国家级权威音乐赛事,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第十五至十七届也将继续落户成都。据专业机构研究表明,成都大型演唱会规模位居全国前五,位列“中国城市音乐演艺指数”第三。2025年1—8月,成都开展音乐演出3432场,票房收入约8.88亿元。
同时,成都还拥有坚实的人才院团储备及原创动力支撑。近年来,积极吸引了韩红、戴玉强等音乐界大咖在蓉成立了工作室,并推动了张靓颖、潘玮柏、海来阿木等知名艺人的经纪公司在成都落户,涌现了李宇春、张靓颖、谭维维、张杰为代表的众多知名本土音乐人,孵化了张宇、孙麒麟、李仓枭等大量新生代青年音乐家,涵盖作词作曲、音乐教育、流行音乐等多个领域。
音乐人才集聚,进一步激发了原创音乐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近年来成都孵化了春晚热门歌曲《玉盘》、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沃土》、原创交响套曲《成都》等作品,打造了音乐剧场《金沙》、音乐剧《熊猫》等众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创剧目,催生了葫芦文化、昌禾文化、月光宝盒音乐等一批音乐创作新势力企业。
谈及成都音乐产业的“未来”,李天昊表示,成都将聚焦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紧盯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目标,聚力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音乐创作生产地、具有国际吸引力的高品质音乐生活消费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产业领军城市和以音乐演艺为核心影响力的国际音乐之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吴雅婷 文/图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赵子君 审核 蒲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