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人突发脑出血,专家提醒:大降温,这类人别硬扛
发布时间:2025-10-28 14:07:39 浏览量:2
李偲菘倒下的那天,朋友圈刷屏的不是新歌,是心梗急救指南。
很多人以为,写歌的人活得潇洒,熬夜写曲、通宵改词是常态。
可没人告诉你,那些旋律背后,是压垮血管的咖啡、停不下来的应酬、和从不体检的“我没事”。
他不是第一个倒下的音乐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刚出的数据说,今年秋天,50到60岁的人,占了心脑血管急诊的四成以上——这数字,听着像统计,其实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现在在康复中心,语言和肢体在一点点回来。
没人再提“天才作曲人”这个标签了,大家开始问:他平时怎么吃饭?
睡几个钟?
有没有体检?
连环球音乐都忍不住掏钱,搞了个创作人才基金,不是为了捧新人,是想让下一代别走老路。
张学友、林忆莲录视频,梁咏琪直接取消巡演飞去北京——不是因为感情深,是因为大家都懂:今天是他,明天可能是你身边那个总说“忙完这阵子就去检查”的朋友。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京东上血压计、血氧仪卖疯了?
在线问诊里,咨询“头晕是不是脑供血不足”的人,比上个月多了一倍多。
不是大家突然关心健康,是有人用命给你敲了警钟。
北京天坛医院新上线的AI眼底筛查,三分钟就能看出脑卒中风险——这技术听着高科技,其实说白了就是:你的眼睛,早就把身体的秘密写在了瞳孔里,只是你没看。
最戳人的,是那张“急救信息卡”。
不是什么高级装备,就是一张纸,写上高血压病史、吃啥药、谁是紧急联系人,揣兜里。
北京急救中心专门开了条绿色通道,120-9,专接心脑血管的。
你可能觉得这事儿离自己远,可你妈有没有高血压?
你爸是不是总说“我这老毛病,吃点药就行”?
你有没有在手机里存过家人病历?
没存的,现在就去存。
别等救护车来了,才翻手机找药名。
音乐圈开始行动了,腾讯音乐联合二十家唱片公司,给从业者送年度体检。
这事儿听着像作秀,可你知道吗?
以前谁提体检,都被当“矫情”。
现在不一样了,没人敢再笑谁“动不动就查血”。
因为有人躺在病床上,连自己写的歌都唱不全了。
李偲菘的音乐会改成了线上“双菘音乐周”。
孙燕姿、萧敬腾唱他的歌,不是为了怀念,是为了提醒:那些让你深夜单曲循环的旋律,是有人用命换来的。
别等倒下,才想起体检。
别等失语,才明白健康不是口号。
别等别人替你唱完歌,才想起——你,也该好好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