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张学友“中途退场”谣言背后:63岁歌神的倔强与277场巡演的尊严

发布时间:2025-09-03 07:40:24  浏览量:1

2025年9月2日,一条“张学友东莞演唱会中途取消”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爆热议。有现场观众称,张学友在演唱过程中多次破音,甚至含泪道歉称“唱不下去”,更提出“退票终止演出”。然而,当晚环球音乐集团紧急发布声明,用“已顺利完成全场演出”的结论,为这场持续数小时的舆论风暴按下暂停键。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是公众对“歌神”身体状况的担忧,更折射出63岁张学友用277场巡演诠释的职业尊严。

谣言起于破音:现场观众的“惊魂半小时”。8月31日晚,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东莞站第三场演出中,意外状况频发。据现场观众描述,张学友在演唱《离人》《秋意浓》等高难度歌曲时,多次出现破音、气息不稳的情况,甚至在《头发乱了》的舞蹈环节中,动作幅度明显减小。中场休息时,他突然用粤语向全场观众致歉:“我今晚好想唱,但唱不到。”并提议:“如果大家接受退票,我可以跟主办方沟通终止演出。”

这段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后,迅速引发“张学友健康恶化”“演唱会或将永久停摆”的猜测。有网友翻出其2024年巡演记录:上海站因新冠取消3场、台北站因RSV病毒取消3场、杭州站因鼻窦炎取消3场,甚至2023年马来西亚演出时曾在舞台上跌倒。一时间,“63岁张学友是否该退休”的争议甚嚣尘上。

面对舆论风暴,环球音乐集团于9月2日下午发布正式声明,还原了事件全貌:当晚,张学友因呼吸道感染导致声带肿胀,上半场演唱《夕阳醉了》《想和你去吹吹风》时,高音区出现明显瑕疵。中场休息时,他出于对观众体验的考虑,主动提出“若下半场无法维持水准,可退票终止演出”。然而,现场1.2万名观众集体高呼“继续唱”,拒绝退票建议。张学友随即戴上口罩,向观众深深鞠躬:“我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最终,下半场演出中,他调整曲目顺序,将《祝福》《如果这都不算爱》等中低音歌曲提前,并减少舞蹈动作强度。安可环节,他更是一口气连唱三首经典,用《吻别》的全场大合唱为演出画上句号。环球音乐强调:“张学友先生全程完成28首歌曲,整体表现维持专业水准,不存在‘中途取消’。”

277场巡演的“生死时速”:歌神的体能极限挑战

这场风波,将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的残酷数据推至台前:

• 27个月277场:平均每月10.2场,每周2-3场,覆盖中国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

• 63岁高强度演出:每场3小时,包含20首歌曲、3段舞蹈及即兴互动;

• 多次带病上场:2024年因新冠、RSV病毒、鼻窦炎取消9场,2025年广州站再因身体原因取消3场。

“他是在用生命巡演。”一位跟随张学友多年的工作人员透露,“每次演出前,他都要做3小时声带雾化治疗,演出后立即冰敷膝盖。2024年台北站取消时,他哭着说‘我对不起歌迷’,但医生警告他再唱会永久失声。”

尽管环球音乐辟谣,但公众反应仍呈现明显分裂:

• 支持派:“63岁还能连唱3小时,已经是奇迹”“他完全可以选择退休,但为了歌迷硬撑,这才是艺术家”;

• 质疑派:“频繁取消演出是否涉及违约?”“带病上场是对观众的不负责”“该给年轻人机会了”。

对此,音乐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张学友的巡演票房已突破30亿元,场均上座率98%。他的坚持,既是职业操守,也是商业逻辑——歌迷买的不仅是歌声,更是‘活着的传奇’的现场体验。”

从“歌神”到“巡演劳模”的自我证明。面对争议,张学友在9月2日凌晨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手写信:“我曾以为60岁是终点,但现在发现,它只是新的起点。每一次破音、每一次跌倒,都是提醒我:张学友,你还能更好。”

这封信,与2023年巡演启动时的宣言形成呼应。当时他说:“我要证明,60岁不是歌手的退休年龄,而是另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277场巡演中,他不断挑战极限:在重庆站加入川江号子元素、在西安站演绎方言版《一路上有你》、在东莞站即兴表演劈叉。这些创新,让“60+”巡演成为华语乐坛的现象级事件。

风波后的启示:当“传奇”遭遇“凡人”的脆弱

这场谣言风波,暴露了公众对“传奇”的矛盾心态:我们既渴望张学友永远保持“歌神”的完美形象,又无法接受他作为63岁老人的自然衰弱。正如一位歌迷在超话中的留言:“我们爱的从来不是‘不会老的神’,而是那个摔倒了会爬起来、破音了会道歉、依然拼命唱歌的张学友。”

截至9月2日晚10点,#张学友东莞演唱会#话题阅读量突破12亿,环球音乐声明下最高赞评论写道:“他不需要证明什么,但他的坚持让我们相信: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超越年龄。”

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张学友用277场巡演写下的答案,或许早已刻在每一句走调的歌声里——传奇从不会完美,但传奇永远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