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52岁前影后带娃回国演话剧,网友质疑捞金,她却这样回应……

发布时间:2025-10-28 06:15:25  浏览量:2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一个曾经拿过华表奖的影后,现在回国演个话剧都能被骂上热搜。

谢兰这个名字,放在20多年前那可是响当当的。记得2000年那会儿,《大宅门》火遍大江南北,她演的那个抱着京巴狗的丫鬟李香秀,多少人看着就乐。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当年那个灵动的姑娘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迎接她的不是掌声,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事情得从头说起。1973年,谢兰出生在江苏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全家就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过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懂事,也更知道生活的不易。8岁那年,父母咬咬牙把她送进了市体操队,想着练体育总归有条出路。

这孩子还真是块练体操的料,柔韧性和平衡感都特别好,教练常夸她“是个好苗子”。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训练,压腿压到眼泪直流也不吭声,晚上回家还对着镜子一遍遍纠正动作。可谁曾想,11岁那年一次训练时,她从平衡木上摔下来,右手直接摔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得很明白,以后不能再练高强度体操了。那一晚,这个小姑娘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整整一夜,多年的努力就这么付诸东流。

体操梦碎了,生活还得继续。初中毕业后,谢兰考进了浙江滑稽剧团,开始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别看只是个小剧团,她却把每个小角色都当回事,哪怕只有三两句台词,也要琢磨半天该怎么说才自然。在剧团待了几年,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考北京电影学院。

1992年,她真就考上了,还跟黄磊成了同学。在北电的日子里,她是出了名的用功,课堂笔记记得比谁都详细,下课了还泡在排练室练台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4年大二那年,她被选中跟张国荣搭戏,出演电影《夜班歌声》的女主角。要知道,同班的黄磊在那部戏里只是个小配角,这起点可真不低。

第一次见张国荣,谢兰紧张得不行,台词都说不利索。哥哥倒是很和气,主动跟她聊天:“别怕,咱们就是搭档,一起把戏演好就行。”在前辈的鼓励下,她慢慢找到了状态,把那个角色演得丝丝入扣。这部戏让业内看到了她的实力,毕业后片约就没断过。

2000年是谢兰的转折之年。她在电影《走过严冬》里演了个帮丈夫戒毒的医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专门跑去戒毒所体验生活,跟着医生学怎么跟戒毒人员沟通,甚至学了些简单的医疗知识。这个角色给她带来了华表奖,算是真正坐实了实力派的名头。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她的感情生活。1999年拍《黄土地蓝土地》时,她认识了比自己大11岁的师小红。这个男人话不多,但做事很靠谱。拍戏时谢兰胃不舒服,他会提前让食堂留份热粥;拍夜戏冷,他会悄悄帮她占个靠近取暖器的位置。戏拍完后,师小红没绕弯子,直接给她打电话:“我觉得你是个好姑娘,想跟你过一辈子,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么直白的表白让谢兰愣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被这份真诚打动了。2000年两人结婚,没搞什么大排场,就请了些亲友吃顿饭。因为担心聋哑基因遗传,他们约定暂时不要孩子,先把精力放在事业上。

2001年,夫妻俩一起迎来了事业高峰。谢兰演的李香秀让她彻底火了,师小红也凭《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袁不屈成了知名演员。那时候的他们,真是演艺圈让人羡慕的一对。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两人对孩子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咨询了医生后,得知遗传概率很低,他们决定要个孩子。2011年,40岁的谢兰开始备孕,半年后终于怀上了。两人商量着要去美国生孩子,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这需要一大笔钱,师小红就开始拼命接戏,一年接了6部剧,几乎全年无休,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三个小时,半年瘦了10斤。

2012年,儿子蛋蛋出生了。三个月后,谢兰就带着孩子和父母去了美国,师小红留在国内继续拍戏养家。刚到美国那会儿,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去超市买个东西都得提前查单词,带父母看病还得请翻译。不过看着儿子健康长大,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这一待就是13年。这些年里,谢兰在美国照顾家里,师小红在国内拼命赚钱。期间谢兰也想过复出,2016年回国上过综艺,效果不理想;2021年又回来演话剧版《大宅门》,想借老角色重新打开市场。

麻烦就出在这儿。2022年话剧巡演开始后,网上开始有各种声音:“在美国住别墅开豪车,回来赚咱们的钱”“国籍改了没有?”“以前的影后怎么成这样了”。评论区全是这种话,谢兰干脆把评论都删了,账号定位也关了,想着少说少错。

到了今年,有网友发现她的IP地址从美国变成了北京,而且已经好几个月了。她还开了抖音,天天发跟李香秀有关的内容,要么是剧中片段,要么是话剧排练花絮,甚至穿着类似当年的戏服拍短视频。这下网友们更不淡定了:“这是铁了心要回来捞金啊。”

现在的谢兰52岁了,脸上有了皱纹,身材倒是保持得不错。偶尔能在话剧排练厅看到她,还是那么认真地琢磨台词;社交平台上也会分享儿子的日常,想营造个好妈妈的形象。可每次发内容,评论区总少不了质疑的声音,当年的华表奖跟现在的争议搅在一起,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前几天在北京某个话剧剧场后台,有人看到她对着镜子整理戏服,手机响了一下,她看了眼屏幕就把手机塞进兜里,深吸一口气走向舞台。灯光亮起时,她又变成了那个大家熟悉的李香秀,只是台下的掌声听起来有点复杂。

你说这事儿吧,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一个女人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去国外待了十几年,现在孩子大了想回来继续干老本行,有错吗?可话又说回来,这么多年在美国过着优渥的生活,现在回来靠以前的名气赚钱,确实也容易让人想多。

演员嘛,本来就是靠作品说话的职业。当年的华表奖是真本事换来的,现在回来演话剧也是凭手艺吃饭。至于到底是真心热爱表演还是单纯想捞金,这事儿恐怕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你们怎么看这事儿?如果是你,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还会选择回国发展吗?或者说,演员离开多年后回归,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面对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