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从“个人叙事”到“文化转译”--评《一位音乐剧演员的剧场告白》

发布时间:2025-09-12 18:01:33  浏览量:1

从“个人叙事”到“文化转译”

—— 评《一位音乐剧演员的剧场告白》

作者:杨灿

2025年6月,王歌担任艺术总监并主演的音乐剧主题音乐会《一位音乐剧演员的剧场告白》在武昌职业学院与汉口学院音乐厅连续上演。作为一位在中英两地深造、活跃于国际与本土 舞台的音乐剧演员,王歌选择以“回溯·对话·再现”三重结构,呈现其十年的舞台轨迹与文化立场。

一、结构与主题定位

本次音乐会并非简单的曲目集合,而是以个人成长路径为核心,将自传性叙事与文化身份反思相结合。三重结构层次分明:第一章“回溯”通过西区与百老汇黄金时期的曲目回顾艺术起点;第二章“对话”引入文化重构与跨文化比较;第三章“再现”提出“用中文演绎世界经典”的实践命题。这种策划方式在音乐剧主题音乐会中并不多见,更接近学术意义上的“策展式”演出,而非单纯的曲目拼接。

二、合作与创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演出由两位女性艺术家携手完成——王歌(艺术总监、主演)与朱玉琴(总导演)。王歌负责曲目甄选与整体构想,并亲自参与排练与舞台把控;朱玉琴则以导演视角营造舞台空间,确保叙事与表演在不同章节间自然衔接。两人皆深耕音乐剧领域逾十年,且同为上海音乐学院校友,长期的艺术历练与共同的学缘使合作更显默契与厚度。在处理母校原创音乐剧《海上音》中的曲目《动听的旋律》时,王歌又特别邀请同样具备中英双重教育背景与舞台经验的陈妍担任音乐伴奏制作。这样的团队配置,使音乐会在表演、音乐与舞台叙事三方面实现有机统一,而非仅依赖主演的个人魅力。

三、表演与文化转译

在“回溯”章节,IGotRhythm(选自音乐剧《CrazyforYou》)与 IDreamedaDream(选自音乐剧《悲惨世界》) 的情绪跨度清晰展现了音乐剧表演在风格、节奏与情感层面的高度适应性。王歌在两首曲目间的转换流畅而富有张力,反映出其技术功底与舞台调度意识。尤其在 IGotRhythm中,她亲自编舞,融入百老汇风格的爵士舞段落,以身体语言致敬音乐剧的黄金年代。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观赏性,也强化了“回溯”作为开篇的历史感与仪式感。

在“对话”章节,改编 CellBlockTango(选自音乐剧《芝加哥》)的尝试尤为引人注目。团队将原作中的女性囚犯群像与中国经典话剧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建立关联,形成跨文化对照。这一处理并非简单的符号替换,而是通过文化转译将不同语境下的女性困境并置,让观众在观看中完成一次“文化对比实验”。它揭示了性别与社会权力的普遍议题,并促使观众思考:在不同历史与文化背景下,女性如何以身体与声音对抗压迫。此类文化转译在中国音乐剧舞台仍属少见,它突破了传统“翻译—引进”模式,使外来剧目与本土经验发生共振,由此生成新的批评维度。

四、语言与文化本土化

“再现”章节以中文演绎国际经典,旨在降低语言壁垒并激发母语观众的深度共情。从演出效果来看,母语版本在情感直达性上确实优于字幕辅助,尤其在《与你同在》(YouWillBe Found,选自音乐剧《致埃文汉森》)中,观众反应尤为强烈。这种选择不仅是一种语言策略,更是一种文化立场:通过母语重塑外来经典,演员与观众得以在同一文化语境中共享情感体验。

然而,这种处理也对译词与节奏匹配提出更高要求。英语歌词往往在音节与节奏上更灵活,而中文在声调与韵律上存在差异,稍有不当便可能削弱音乐的流畅感。因此,未来若继续在此方向探索,需要语言学、翻译学与音乐剧领域的跨学科合作。

值得强调的是,“再现”并非对经典的机械复制,而是通过母语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在这里,音乐剧成为文化对话的媒介:既承载原作精神,又在转译中生成新的表达。这正是“文化转译”的价值所在。

五、总体评价

《一位音乐剧演员的剧场告白》在形式上实现了个人叙事与学术化结构的结合,在内容上探索了国际经典与本土文化的交汇点。两位核心创作者的多元背景为作品提供了跨文化的创作能力,这在当前中国音乐剧领域颇具代表性。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章节间的情绪转场略显线性,观众在段落间的情感衔接存在空档;此外,文化批评部分虽具潜力,但仍可深化,使其超越符号层面的并置,进入更系统的社会文化分析。例如,“结尾戏”中王歌独立立于舞台中央,以“在聚光灯未亮的那一刻,我已开始发光”的独白收束全场。这一设计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却在评论层面仍待展开——它不仅是对舞台的告白,也是一种对演员职业身份的自我书写,可视为“个人叙事”与“文化认同”之间的桥梁。

整体而言,这场音乐会为研究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路径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它启示我们:音乐剧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依赖于作品的引进,更取决于创作者如何处理“自我—文化—舞台”三者的关系。王歌的探索表明,音乐剧在中国并非只能是外来形式的移植,而完全可以在跨文化经验与本土实践的交汇处找到独特声音。